柿木皮
《*辞典》:柿木皮
拼音注音
Shì Mù Pí
出处
《本草图经》
来源
为柿科植物柿的树皮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柿蒂"条。
功能主治
治下血及汤火伤。
复方
①治下血不止:柿木皮,暴干更焙,筛末。米饮和二钱匕服之。(《本草图经》)
②治汤火疮:柿木皮,烧灰,油调敷。(《纲目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柿木皮
拼音注音
Shì Mù Pí
出处
出自《本草图经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柿科植物柿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iospyros kaki Thunb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剥取树皮,晒干。
原形态
落叶大乔木,高达14m。树皮深灰色至灰黑色,长方块状开裂;枝开展,有深棕色皮孔,嫩枝有柔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8-20mm;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倒卵形或近圆形,长5-18cm,宽2.8-9cm,先端渐尖或钝,基部阔楔形,全缘,上面深绿色,主脉生柔毛,下面淡绿色,有短柔毛,沿脉密被褐色绒毛。花杂性,雄花成聚伞花序,雌花单生叶腋;总花梗长约5mm,有微小苞片;花萼下部短筒状,4裂,内面有毛;花冠黄白色,钟形,4裂;雄蕊在雄花中16枚,在两性花中8-16枚,雌花有8枚退化雄蕊;子房上位,8室,花柱自基部分离。浆果形状种种,多为卵圆球形,直径3.5-8cm,橙黄色或鲜黄色,基部有宿存萼片。种子褐色,椭圆形。花期5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多为栽培种。分布于华东、中南及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台湾等地。
性味
涩;性平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止血。主下血;;烫火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5-6g。外用:适量,烧灰,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血余
- 青羊参
- 华风车子根
- 蒲葵叶
- 狗牙根
- 砂仁壳
- 鹊豆
- 狗尾草
- 吊山桃
- 了哥王
- 十字苔草
- 红曲
- 金花菜
- 刺楸茎
- 香排草
- 紫背草
- 橹罟子
- 披针骨牌蕨
- 大田基黄
- 碎米荠
- 还魂草
- 乌桕根皮
- 野芝麻花
- 竻慈姑
- 独椒
- 八角枫
- 砂漏芦根
- 石龙子
- 大发表
- 貂尾
- 淡竹叶
- 碧桃干
- 葱花
- 斑茅花
- 牛蹄甲
- 山海螺
- 耳叶排草
- 露蕊乌头
- 黄花远志
- 白仙茅
- 巴豆油
- 毛梾枝叶
- 车前状垂头菊
- 伞花绢毛菊
- 翅茎蜂斗草
- 白鹇
- 土马鬃
- 含羞草根
- 毛脉柳叶菜
- 阿魏侧耳
- 光叶水苏
- 糖茶藨
- 锦地罗
- 鹌鹑蛋
- 搬倒甑
- 红药子
- 紫背天葵草根
- 通天草
- 清香桂
- 蛤蟆草
- 五加皮
- 胡芦巴
- 乌蛇皮
- 白绿叶
- 白云瓜花
- 鸡爪簕
- 普陀南星
- 山桂花
- 麻栎
- 杉木根
- 红毛菍
- 诃子核
- 西藏桃叶珊瑚果
- 穗花杉种子
- 柳枝
- 钟花草
- 向日葵子
- 冬菇
- 红龙
- 狐肉
- 长果山橙
- 箐跌打
- 升登
- 草乌叶
- 睡菜根
- 紫贝
- 黄瑞木
- 拘那花
- 眼睛草
- 泽泻叶
- 梨果榕
- 菊花根
- 大红袍
- 香血藤
- 蝴蝶藤
- 脐带
- 阳桃根
- 五桠果
- 扁担杆
- 石苁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