苘麻
《中华本草》:苘麻
拼音注音
Qǐnɡ Má
别名
白麻、青麻、野棉花、叶生毛、磨盘单、车轮草、点圆子单、馒头姆、孔麻、磨仔盾、毛盾草、野火麻、野芝麻、紫青、绿箐、野苘、野麻、鬼馒头草、金盘银盏。
英文名
Herb of Chingma Abutilon, Herb of Piemarker
出处
出自《唐本草》。《本草纲目》:苘麻,今之白麻也,多生卑湿处,人亦种之。叶大如桐叶,团而有尖,六、七月开黄花,结实如半磨形,有齿,嫩青,老黑,中子扁黑,状如黄葵子,其茎轻虚洁白,北人取皮作麻。其嫩子。小儿亦食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锦葵科植物苘麻的全草或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. [A.avicennae Gaertn.]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鲜用呀晒干。
原形态
苘麻 一年生亚灌木状草本,高达1-2m。茎枝被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3-12cm,被星状细柔毛;托叶早落;叶片圆心形,长5-10cm,先端长渐尖,基部心形,两面均被星状柔毛,边缘具细圆锯齿。花单生于叶腋,花梗长1-3cm,被柔毛,近顶端具节;花萼杯状,密被短绒毛,裂片5,卵形,长约6mm;花黄色,花瓣倒卵形,长约1cm;雄蕊柱平滑无毛;心皮15-20,长1-1.5cm,先端平截,具扩展、被毛的长芒2,排列成轮状,密被软毛。蒴果半球形,直径约2cm,长约1.2cm,分果丬15-20,被粗毛,顶端具长芒2。种子肾形,褐色,被星状柔毛。花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常见路旁、荒地和田野间。我国除青藏高原不产外,其他各地均产,东北各地也有栽培。
化学成分
叶含芸香甙(rutin)。
性味
苦;平
归经
脾;胃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解毒开窍。主痢疾;中耳炎;耳鸣;耳聋;睾丸炎;化脓性扁桃体炎;痈疽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叶:治痈疽肿毒。2.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:全草:解毒,祛风。治痢疾,中耳炎,耳鸣,耳聋,关节酸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苘麻
拼音注音
Qǐnɡ Má
出处
《唐本草》
来源
为锦葵科植物苘麻的全草或叶。
原形态
苘麻,又名:白麻(《纲目》),青麻、野苎麻、八角乌、孔麻。
一年生草本,高1~2米,栽培的可达3~4米。茎直立,具软毛。叶互生,圆心形,直径7~18厘米,先端尖,基部心形,边缘具圆齿,两面密生柔毛;叶柄长8~18厘米。花单生于叶腋;花梗长0.8~2.5厘米,粗壮;花萼绿色,下部呈管状,上部5裂,裂片圆卵形,先端尖锐;花瓣5;黄色,较萼稍长,瓣上具明显脉纹;雄蕊简甚短;心皮15~20,长1~1.5厘米,顶端平截,轮状排列,密被软毛,各心皮有扩展、被毛的长芒2枚。蒴果成熟后裂开;种子肾形、褐色,具微毛。花期7~8月。果期9~10月。
生境分布
常见于路旁、田野、荒地、堤岸上,或栽培。分布全国各地。
化学成分
地上部分含芸香甙0.2%。
性味
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:"全草:苦,平。"
功能主治
①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叶:治痈疽肿毒。"
②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:"全草:解毒,祛风。治痢疾,中耳炎,耳鸣,耳聋,关节酸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3~1两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治痈疽肿毒:苘麻鲜叶和蜜捣敷。如漫肿无头者,取鲜叶和红糖捣敷,内服子实一枚,日服二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朴树
- 阔叶赤车使者
- 枪花药
- 帕梯
- 脐带
- 炮姜
- 破头风
- 雪乌
- 费菜
- 蒲蒻
- 飘拂草
- 爬树龙
- 荠宁
- 螃蟹脚
- 铺山燕
- 芡实
- 瓶耳小草
- 全蝎
- 泡桐
- 蒲草根
- 狍茸
- 球穗花千斤拔
- 爬山虎
- 茜草根
- 破血丹
- 鲤鱼鳞
- 球序鹅掌柴
- 破骨风
- 辟汗草
- 脓见愁
- 泡囊草
- 胖大海
- 坡参
- 漆树木心
- 蒲棒
- 蒲黄滓
- 藨寄生
- 曲毛露珠草
- 蚯疽草
- 粃壳草
- 爬藤榕
- 蓬子菜
- 平贝母
- 披针骨牌蕨
- 朴松实
- 祁州一枝蒿
- 枇杷木白皮
- 瓶尔小草
- 犁头尖
- 荠苎
- 全缘榕
- 墙草根
- 炮仗筒
- 皮袋香
- 胖血藤
- 鯆鱼
- 乔木紫珠
- 草果
- 枇杷叶露
- 泡囊草根
- 七角枫
- 排骨灵
- 爬山猴
- 胖根藤
- 蒲黄
- 蓬蘽
- 螃蟹甲
- 炮掌果
- 砒霜
- 千脚虫
- 芡实茎
- 萍蓬草根
- 蒲圻贝母
- 蒲桃壳
- 蒲桃根皮
- 蟛蜞
- 全缘凤尾蕨
- 拳参
- 菩提香
- 蓬莪术
- 七星草乌
- 蒙自赤杨
- 皮袋香根
- 三对节
- 云南金莲花
- 剪红纱花
- 辫子草根
- 铁杆地柏枝
- 红楠
- 垂果大蒜芥
- 奶汁树
- 竹叶椒根
- 黄珠子草
- 漆大姑根
- 白石英
- 拐枣七
- 铰剪藤
- 刺蓼
- 红枫荷
- 竹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