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花生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山花生
拼音注音
Shān Huā Shēng
别名
假花生、大叶青、异果山绿豆、稗豆。
来源
为豆科山蚂蝗属植物假地豆Desmodiumheterocarpum(L.)DC.,以全株入药。夏、秋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半灌木或小灌木,高1~3米,嫩枝疏被白色长柔毛。茎直立或稍弯,有时近平卧。三出复叶互生,顶端一片较大;叶柄长约2厘米,被柔毛;托叶条状披针形小托叶针形;小叶片倒卵状矩圆形或椭圆形,长1.5~6厘米,宽1.3~2.5厘米,先端浑圆,基部楔形,全缘,上面无毛,下面被白色长柔毛。夏季顶生或侧生总状花序,密缀双生花,花梗长约3毫米;花萼宽钟状,萼齿宽披针形,短于萼筒或等长;蝶形花冠紫红色,长约5毫米。荚果条形,长1.2~2.5厘米,宽约3毫米,先端留有弯曲柱基,被有带钩缘毛,具4~7近方形的结荚,节间浅波状。种子圆肾形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草丛中。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西、广东、四川、贵州和云南等省区。
性味
苦、甘、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预防腮腺炎,流行性乙型脑炎,喉痛;外用治毒蛇咬伤,跌打肿痛,痈疗。
用法用量
用量0.5~2两;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。
复方
[b]毒蛇咬伤[/b]:(1)山花生、铁扫帚(截叶铁扫帚)各等量,晒干、研粉,加少量淀粉压片,每次含生药0.3克。用温开水送服或磨碎冲温开水灌服,每次15~20片,每天2~3次。(2)山花生、白花蛇舌草各3钱,徐长卿、吴茱萸各2钱,水煎冲酒服,治青竹蛇、眼睛蛇咬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红苕母子
- 黄花蒿子
- 山乌珠叶
- 花拐藤根
- 千日红
- 地梢瓜
- 野鸦椿叶
- 野酒花
- 野花椒
- 衣鱼
- 球花马蓝
- 枪乌贼
- 全毛悬钩子
- 泡桐木皮
- 红鸡踢香根
- 清香桂
- 荠苨苗
- 寄生黄
- 七星剑
- 鱼藤
- 秋葵
- 泡泡草
- 红酸杆
- 僵蛹
- 七角白蔹
- 全叶山芹
- 千层塔
- 千解草
- 阳桃
- 野葡萄藤
- 臂形草
- 亮叶桦皮
- 地涩涩
- 枇杷
- 刚竹
- 山臭草
- 小罗伞
- 天仙子
- 木通根
- 水虾子草
- 倒赤伞
- 海南茄
- 蔷薇叶
- 秋枫木
- 蔷薇露
- 七角风
- 猩猩木
- 千里光
- 七爪风
- 千灵丹
- 鸭嘴癀
- 野荔枝
- 七叶莲
- 两指剑
- 壁虎
- 野黄皮
- 强壮莲座蕨
- 野草香
- 荞麦秸
- 琴叶榕
- 金背枇杷
- 雷五加
- 大叶狼豆柴
- 山慈姑花
- 广布柳叶菜
- 香排草
- 千打锤
- 千只眼
- 荠苨
- 红帽顶
- 钟乳石
- 狗牙根
- 玉带海雕
- 野京豆
- 黄山梅
- 土马鬃
- 慈姑
- 山桂花
- 红管药
- 粟米草
- 马蔺
- 蜥蜴
- 柠条子
- 西藏水黄连
- 糯芋
- 桐油
- 老白花树皮
- 银柴胡
- 艾麻草
- 沙叶铁线莲
- 紫玉盘
- 朱砂根叶
- 麻根
- 牛金子
- 白枪杆根
- 楤木白皮
- 水龙骨
- 路旁菊
- 林背子
- 白升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