扭鞘香茅
《中华本草》:扭鞘香茅
拼音注音
Niǔ Qiào Xiānɡ Máo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扭鞘香茅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mbopogon tortilis(Presl)A.Camus[Amthistiria tortilis Presl]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扭鞘香茅 多年生草本。有细韧的须根。秆直立,高50-120cm,节有白色微小毛茸。叶鞘无毛,基部鞘多破裂反卷,呈现棕红色;叶片线形,长30-50cm,宽4-6mm。总状花序成对由舟形佛焰苞中伸出,组成大而密集的假圆锥花序,长25-35cm,总状花序长8-18mm,红棕色或紫色,佛焰苞长12-15mm;小穗成对着生,在基部有1-2个同性对(同为雄性或中性),均无毛,在上部各节的小穗则为异性对(为两性的无柄小穗和雄性与中性的有柄小穗);无柄的小穗长圆状被针形,长3.5-5mm,基盘有微毛,有1膝曲的芒,芒长10-15mm,有2枚几等长的颖;第1外稃膜质,长圆形,第2外稃狭窄,2裂,裂处伸出芒,内稃小或不存在;有柄小穗3.5-5mm,无芒,小穗柄通常被长0.5-1mm的白色柔毛。花、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丛、村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以至西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:全草长50-120cm,节部被白粉状微小毛茸。叶线形,长30-50cm,宽4-6mm,上面基部有细小毛茸:叶鞘无无,叶舌长2-5mm。先端钝圆。无毛,有香气
性味
辛;微苦;微寒
功能主治
疏散风热;行气和胃。主风热感冒;胸腹胀满;脘腹疼痛;呕吐泄泻;疮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酒浸涂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椒草
- 凌霄花
- 狗毛草
- 鸨油
- 豆角柴
- 豆蔻
- 胆矾
- 尼泊尔鸢尾子
- 海南粗榧
- 田唇乌蝇翼
- 酸猴儿
- 黄皮叶
- 豆包菌
- 酸模叶橐吾
- 大叶白纸扇
- 鲥鱼鳞
- 胡枝子
- 曲毛露珠草
- 花叶矮沱沱
- 石燕
- 榆树
- 旱柳
- 太白贝母
- 虎斑游蛇
- 木槿
- 巴巴花
- 紫花鱼灯草
- 银背藤
- 皂荚子
- 水案板
- 草原老鹳草
- 磨盘根
- 匙叶伽蓝菜
- 蕨
- 狭头橐吾
- 苦白蜡
- 火腿
- 琉璃草果实
- 蔓草虫豆
- 土白蔹
- 翅茎蜂斗草
- 红花苗
- 扁蒲扇
- 鮧鱼目
- 金花菜
- 万年柏
- 干蟾
- 野苦梨
- 雀舌草
- 鹿耳翎根
- 红杉
- 酸水草
- 海南蒟
- 竹柏
- 黑面防己
- 梓木
- 列当
- 破布木
- 大枣
- 青竹标
- 土远志
- 云南五叶参
- 大金银花
- 八月札
- 雪猪油
- 刷把草
- 荚蒾
- 野冬菊
- 苍蝇草
- 东方狗脊
- 山羊肝
- 见血清
- 獾骨
- 石柑子
- 白毛鹿茸草
- 散血莲
- 盘龙参
- 扛板归
- 刺天茄
- 干岩矸
- 猴骨
- 斩龙草
- 枫香树根
- 铁棒锤
- 卷边桩菇
- 祖师麻
- 草灵脂
- 山矾
- 木瓜核
- 牛筋草
- 薄柱草
- 大将军
- 蜣螂
- 鸡血李
- 芒果核
- 八月瓜
- 铁草鞋
- 环纹苦乳菇
- 鲨鱼心
- 南天竹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