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叶树
《中华本草》:红叶树
拼音注音
Hónɡ Yè Shù
别名
翁仔树、倒拉锯、万打棍、羊咪屎、橄榄树、羊仔屎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山龙眼科植物小果山龙眼的根或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elicia cochinchinensis Lour[H.tonkinensis Lecomt.]采收和储藏:冬、春季采挖根,去须根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夏、秋季采收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乔木,高4-20cm。树皮灰褐色或暗褐色。叶互生,薄革质或纸质;叶柄长0.5-1.5cm;叶片长圆形、倒卵状椭圆形、长椭圆形或披针形,长5-15cm,宽2.5-5cm,先端短渐尖或钝,基部楔形,稍下延,全缘或上半部叶缘具疏浅锯齿;侧脉6-7对,两面均明显。花两性,辐射对称,总状花序腋生,长8-20cm,有时花序轴和花梗初被白色短毛,后渐无毛,花梗常双生;苞片三角形,长约1mm;花被管子长约1mm;花被管长1-1.2cm,白色或浅黄色;花药椭圆形,腺体4,有时连生呈4深裂的花盘;子房无毛。坚果期椭圆形,长1-1.5cm,直径达1cm,蓝黑色或黑色。花期6-10月,果期11月到翌年3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分布于华南及沙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资源分布:生于海拔20-1300m的丘陵或山地湿润常绿阔叶林中。
性味
辛;苦;性凉
功能主治
祛风止痛;活血消肿;收敛止血。主风湿骨痛;跌打瘀肿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用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烂取汁;或干叶研粉,冷开水调涂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皮、叶:味苦、性凉。有行气活血、祛瘀止痈的功能。用于跌打损伤、肿痛,外伤出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叶树
别名
翁仔树、羊屎果、倒拉锯、羊咪屎、万打棍
来源
山龙眼科红叶树Helicia cochinchinensis Lour.,以根、叶入药。
生境分布
长江以南各省区。
性味
苦,凉。
功能主治
行气活血,祛瘀止痛。主治跌打损伤,肿痛,外伤出血。
用法用量
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取汁或干叶研粉,调冷开水涂患处。
注意
孕妇忌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野烟
- 蟾蜍胆
- 金光菊
- 山白果
- 白茅根
- 野荞麦
- 糯稻根
- 甘西鼠尾
- 潺槁树
- 石蛇
- 虾子草
- 小青藤香
- 高粱乌米
- 臭草
- 水毛花
- 石上蕉
- 蠮螉
- 雷公藤
- 椋子木
- 偏叶白齿藓
- 辉葱
- 荷包牡丹根
- 长刺卫矛
- 南天竹根
- 山香圆
- 葡萄
- 乌蔹莓
- 石链子
- 土沉香
- 药用狗牙花
- 蛾眉石凤丹
- 小金挖耳
- 小金狗
- 吊山桃
- 虾子花
- 半边山
- 纤毛婆婆纳
- 南方荚蒾
- 象皮木
- 乌毛蕨贯众
- 玳瑁
- 苜蓿根
- 轮叶马先蒿
- 野苋子
- 窿缘桉叶
- 白螺蛳壳
- 篦梳剑
- 大叶蛇泡簕
- 水茄冬
- 地锦
- 大石枣
- 黑塔子根
- 网脉橐吾
- 滇南冠唇花
- 花生衣
- 虎膏
- 灯台树果
- 柳根
- 黑塔子叶
- 鬼羽箭
- 虎尾轮
- 大过路黄
- 长柄蕗蕨
- 雁来红
- 厚叶沿阶草
- 杜根藤
- 人参花
- 小山稔
- 海桐皮
- 伽果
- 滇丁香
- 防风花
- 木瓜枝
- 红楠
- 小檗
- 锈毛白枪杆
- 罗锅底
- 华鹅耳枥
- 小通草叶
- 接骨树皮
- 海南粗榧
- 密枝问荆
- 大叶酸藤
- 鹿髓
- 异叶米口袋
- 白蓝翠雀花
- 星宿菜
- 川山橙果
- 金金棒
- 草胡椒
- 苘实
- 松树梢
- 佛葵
- 铁杆地柏枝
- 银柴胡
- 水苋菜
- 草乌头
- 桑瘿
- 小肺筋草
- 芦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