臭油果
《中华本草》:臭油果
拼音注音
Chòu Yóu Guǒ
别名
大香果、香桂子、野香油果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三股筋香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indera thomsonii Allen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果熟时采,晒干。
原形态
三股筋香常绿乔木,高3-10m。树皮褐色。枝条圆柱形,具细纵条纹,淡绿或带红色,皮孔明显;顶芽卵形,芽鳞褐色,密被绢质微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7-15mm;叶片卵形或长卵形,长7-10cm,宽2.5-4.5cm,坚纸质,三出脉或离基三出脉,两面凸出。伞形花序腋生;总苞片早落;花梗长约4mm;雄花3-4朵,黄色,被灰色微柔毛;花被片6,卵状披针形,花丝被疏柔毛;第3轮雄蕊近基部有两个圆肾形腺体;雌花白色、黄色或黄绿色,被灰色微柔毛;退化雄蕊9,第3轮有时花瓣状,基部有两个圆肾形腺体;子房椭圆形,长约2mm,与花柱近等长,均被灰色微柔毛。果椭圆形,长1-1.4cm,成熟时黑色,果托直径约2mm,果梗长1-1.5cm。花期2月,果期6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100-2500m的山坡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果实卵形或球形,长5-8mm,直径约5mm。表面红褐色至黑色,具明显的网状皱纹;先端钝圆,基部宿存小杯状花被残基,多带有小果柄,长约5mm,稍弯曲,具数条纵皱纹。果皮薄而脆,易捏碎而剥落,有油性;种子1枚,球形,直径约4mm,种皮光滑,先端钝尖;种仁淡黄色,显油性。气特异,味微苦。[br]以体饱满、富油性者为佳。
性味
辛;温
功能主治
散风寒;行血气;止痛。主风寒感冒;风湿痹证;脘腹冷痛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敷或煎水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蛤壳
- 铁灯兔耳风
- 肿节风
- 灯笼果
- 骆驼黄
- 山樱桃
- 野鸡脑
- 大豆黄卷
- 山高粱
- 青蒿
- 新疆一支蒿
- 茴香虫
- 地乌
- 牛肝菌
- 海底柏
- 乌蔹莓
- 鲎壳
- 山羊肝
- 椒蒿
- 黄多孔菌
- 瓮菜癀
- 柔软石韦
- 九眼独活
- 锈毛络石
- 芜荑
- 驴耳朵草
- 乌鸦
- 五叶薯
- 蒙莸
- 扭肚藤
- 野火绳
- 铁树
- 岩乌头
- 岗梅
- 大脚菇
- 满树星
- 霹水草
- 野鸡草
- 大青盐
- 野冬菊
- 刺叶苏铁
- 通天蜡烛
- 牛奶树子
- 小罗伞
- 黄水藨叶
- 紫苏梗
- 铁扇子
- 山柑算盘子
- 大高良姜
- 臭梧桐花
- 龙须眼子菜
- 粗黄草
- 羽裂星蕨
- 松木皮
- 合欢花
- 杏仁
- 竹节七
- 美商陆子
- 紫花堇菜
- 合血香
- 钗子股
- 腐巴
- 梧桐根
- 铁
- 翁波
- 匍伏堇
- 无毛南蛇藤
- 仰天钟
- 高寒露珠草
- 河豚子
- 玄精石
- 菊苣
- 云支花
- 老枪谷子
- 癞皮根
- 滇南鸟足兰
- 合欢皮
- 紫花苣苔
- 栲栗
- 儿茶
- 牛胆参
- 刺苞南蛇藤
- 九仙草
- 灯油藤子
- 水飞蓟
- 涩草
- 茅栗仁
- 野藿香
- 冬青子
- 白刺花
- 铜锤草
- 赤车使者
- 白蓝翠雀花
- 软水黄连
- 绿豆芽
- 狼杷草
- 葱汁
- 鸡内金
- 石仙桃
- 粉瘤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