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杉果
《中华本草》:冷杉果
拼音注音
Lěnɡ Shān Guǒ
出处
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松科植物苍山冷杉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bies delavayi Franch.采收和储藏:秋季球果近成熟时采摘,轻轻打下鳞片及种子,然后筛出种子,生用或炒用。
原形态
常绿乔木,高达25m,胸围达1m。树皮灰褐色,粗糙纵裂;大枝平展,树冠塔形。小枝无毛,一年生枝红褐色或褐色,二至三年生枝暗褐色。叶密生,辐射伸展,或枝条下面之叶排成2列,上面之叶斜上伸展,条形,通常微呈镰状,边缘向下反卷。长0.8-3.2cm,宽1.7-2.5mm,先端凹缺,上面亮绿色,下面中脉两侧各有1条粉白色气孔带,白粉带常被反卷的叶缘遮盖;树脂道2个,边生。雌雄同株,球花单生于去年枝上的叶腋,雄球花成穗状圆柱形,下垂;雌球花直立。球果圆柱形或卵状圆柱形,长6-10cm ,径3-4cm,熟时黑色,被白粉,有短梗;中部种鳞状四方形,苞鳞露出,先端有急尖的长尖头,外曲。种子窄三角状卵形,种翅较种子为短。花期5月,果熟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800-4400m的高山地带,多为纯林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种子略呈楔形,上端有膜质的翅。气微,味淡。
性味
辛;性温
功能主治
湿中理气;散寒止痛。主发痧气痛;脘腹;冷痛,疝气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2g;或浸酒;或煅存性研末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冷杉果
拼音注音
Lěnɡ Shān Guǒ
别名
唐则(藏名)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松科植物苍山冷杉的种子。果实成熟时摘下晒干。轻轻打下鳞片与种子,筛取种子供用。
原形态
苍山冷杉,又名:塔杉。
常绿乔木,高约20~30米,树冠塔形,树皮灰色或灰褐色,深裂。小枝亮红褐色或灰褐色,光滑。叶线形,长1~1.5厘米,先端钝形并现凹缺,全缘且反卷,基部狭小,上面中脉凹下,下面中脉凸起,两侧各具一气孔带。花单性,同株;雄球花短而下垂,呈圆柱形或长椭圆形,着生于小枝基部的叶腋,花药朱红色,2室,冠以球形的药隔;雌球花呈长圆形,直立,位于小枝的先端。具多数覆瓦状排列的苞片及鳞片,在其内基部各具2胚珠。球果长圆柱或长卵圆形,长7~10厘米,基部粗大,木质,紫黑色;鳞片扇形;苞片淡紫色,长圆匙形,基部狭窄而成长柄,成熟时鳞片和苞片均脱落。种子具翅。花期春季。果熟期秋季。
生境分布
生长于高山。分布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性温,味辛,无毒。
功能主治
理气散寒。治发痧气痛,胸腹冷痛及小肠疝气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4钱;或煅存性研末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枯萝卜
- 亮叶冬青
- 亮叶冬青根
- 兰石草
- 昆明堇菜
- 昆明鸡血藤根
- 空心花
- 烂茶叶
- 狸尾草
- 苦蒿
- 蝌蚪
- 丽萼熊巴掌
- 六月合
- 衣鱼
- 苦苣
- 苦荞头
- 两色乌头
- 李树叶
- 昆明山海棠
- 款冬花
- 柳絮
- 楝叶
- 苦瓜根
- 澜沧扁担杆
- 苦菜花子
- 阔叶水竹叶
- 兰花叶
- 苦石莲
- 蛞蝓
- 柳叶卫矛
- 苦丁茶
- 苦壶卢花
- 棱叶韭
- 苦夭
- 苦瓠叶
- 灵香草
- 苦荞麦
- 六月青
- 栲栗叶
- 糠油
- 楼梯草
- 苦白蜡
- 苦茶叶
- 苦葛根
- 六月雪叶
- 白补药
- 天南星
- 柯树皮
- 棱子芹根
- 苦马豆
- 榼藤
- 栗壳
- 苦木叶
- 苦木根
- 苦树皮
- 榈木
- 苦油木
- 昆明鸡脚黄连
- 昆明鸡血藤
- 苦竹沥
- 了哥王子
- 六月瓜
- 宽羽线蕨
- 苦楝子
- 阔叶麦冬
- 扛板归
- 苦壶卢子
- 苦天茄
- 苦果
- 狼尾巴花
- 苦豆根
- 昆明水金凤
- 苦壶卢蔓
- 苦白蹄
- 苦蘵
- 两色瓦韦
- 丽江独活
- 库页悬钩子
- 棱枝槲寄生
- 苦檀叶
- 流苏子根
- 苦良姜
- 狸骨
- 苦蓢树
- 冷蕨子草
- 看麦娘
- 苦木
- 柳树寄生
- 苦地胆根
- 梨果榕
- 梨枝
- 苦楝皮
- 苦甘草
- 苦菜
- 苦蘵果实
- 六叶龙胆
- 六月寒
- 长节耳草
- 栗叶
- 空心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