凉薯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凉薯
别名
葛薯、地瓜、凉瓜、地萝卜、沙葛、豆薯
来源
豆科凉薯Pachyrrhizus erosu(L.) Urban,以块根,种子入药。
生境分布
长江以南各省。
化学成分
含有豆薯皂甙元(Pachy sapogenin)、A(C[XB]30[/XB]H[XB]38[/XB]O[XB]6[/XB])、B(C[XB]23[/XB]H[XB]18[/XB]O[XB]7[/XB])、豆薯黄酮(pachyrrhizone,C[XB]20[/XB]H[XB]14[/XB]O[XB]7[/XB])。
[b]种子[/b]含有凉薯素(erosnin,C[XB]18[/XB]H[XB]8[/XB]O[XB]6[/XB])、鱼藤酮(rotenone,C[XB]23[/XB]H[XB]22[/XB]O[XB]6[/XB])、凉薯酮(erosone)、豆薯素(pachyrrhizin)、异毛鱼藤酮(iso-elliptone)。
性味
块根:甘,微凉。
功能主治
块根:止渴,解酒毒。
慢性酒精中毒:鲜块根拌白糖吃。
酒醉口渴:鲜块根半斤嚼吃。
种子有毒,可作杀虫剂,对防治烟、甘蔗、棉蚜虫有效。外用治疥疮。
用法用量
块根鲜品4~8两,种子适量用醋煮,取汁外搽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空心莲子草
- 丽子藤
- 乱草
- 棵麻
- 棱子芹
- 苦竹茹
- 苦连翘
- 栗子
- 两头尖
- 临时救
- 空青
- 苦葵鸦葱
- 两栖蓼
- 林荫千里光
- 空心木
- 苦楝菌
- 冷蕨
- 空心柳
- 柳花
- 灵猫香
- 苦荬菜
- 两面青
- 梁王茶
- 亮菌
- 林檎
- 炉甘石
- 庐山石韦
- 空柄假牛肝
- 葛叶
- 海萝
- 金樱根
- 猪脑
- 黄接骨丹
- 土附子
- 小金钱草
- 蜂蝇
- 偏花黄芩
- 鱼鳖金星
- 胖儿草
- 伤寒草
- 掐不齐
- 河豚子
- 乌桕木根皮
- 双肾藤
- 西藏马先蒿
- 实葫芦
- 丁香油
- 鸡肾草
- 狗胆
- 酒饼叶
- 芫荽茎
- 防风花
- 鳖甲胶
- 浆水
- 绿萼梅
- 罗汉松根皮
- 紫八宝
- 刺齿凤尾蕨
- 野灯草
- 卷柏
- 野罂粟壳
- 鸡卵草
- 珊瑚冬青
- 藏茄
- 脆骨风
- 无患子叶
- 粟米草
- 蓑草根
- 玉芙蓉
- 杨树花
- 白背青荚叶
- 小蕨鸡
- 柿根
- 虎耳兰
- 手参
- 皂角菌
- 金蛤蟆
- 大金发藓
- 柏树叶
- 大果琉璃草
- 粗叶木叶
- 穿破石
- 白千层
- 漆树根
- 茅栗
- 偏叶白齿藓
- 马牙七
- 菅茅根
- 甘青铁线莲
- 锯鲨翅
- 银杏叶
- 西洋菜干
- 青蒿根
- 短穗兔耳草
- 构菌
- 豨莶
- 石仙桃
- 黄杨叶
- 紫花鱼灯草
- 武靴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