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山梅花
《中华本草》:云南山梅花
拼音注音
Yún Nán Shān Méi Huā
别名
西南山梅花。
英文名
Delavay Mockorange
出处
始载于(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)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虎耳草科植物云南山梅花的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iladelphus delavayi L. Henry.
原形态
云南山梅花 落叶灌木,高2-5m。小枝带紫色,近无毛;树皮褐色,脱落。叶对生;叶柄长约9mm,被长柔毛;叶片卵形至狭卵形,长3-9cm,宽1-6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,边缘有锯齿,上面近无毛,下面密生长柔毛。聚伞花序总状或伞房状,长约11cm,具7-11花;花梗长5-6cm,疏被柔毛;萼筒长约3mm,疏被柔毛或白粉,裂片4,紫绿色,近卵形,长约5mm,宽约4mm,先端渐尖,边缘和两面或多或少具柔毛;花瓣白色,菱状阔椭圆形,长约1cm,宽约9cm,先端微缺;雄蕊多数,长4-6mm;子房半下位,花柱长3-5mm,仅上端2裂,或连合至近柱头处,柱头4,长1-3mm。蒴果,4瓣裂。种子小,多数。花、果期5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700-3200m的林下、灌丛中或村边道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辛;温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活血,止痛,截疟。主跌打损伤;腰肋疼痛,疟疾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皮:有活血,止痛的功能,用于疟疾,挫伤。腰胁疼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扁豆花
- 粉藜
- 降龙草
- 魿鱼
- 椆李
- 大泡通叶
- 雅丽千金藤
- 南瓜叶
- 石松子
- 芒
- 柠檬叶
- 眼子菜根
- 独蕨箕
- 毛茎马兰
- 巴豆叶
- 浙江七叶树
- 瘤毛獐牙菜
- 全光菊
- 琼枝
- 止痢蒿
- 芦荟根
- 赤楠蒲桃叶
- 小构树汁
- 覆盆子叶
- 细叶草乌
- 带叶报春花
- 倒提壶
- 大管
- 无花果根
- 光石韦
- 制川乌
- 土密树
- 向日葵子
- 草泽泻
- 大泡通皮
- 玉米花
- 兴安白头翁
- 毛轴牙蕨
- 林背子
- 山兵豆
- 女贞根
- 落马衣
- 功劳木
- 簕欓
- 臭藤子
- 野厚朴花
- 海狸香
- 徐长卿
- 大沙叶
- 凉山虫草
- 石仙桃
- 鸟不宿
- 红根
- 庐山香科科
- 突厥雀
- 毛蜂斗草
- 蝇虎
- 赛繁缕
- 暴马子
- 马桑
- 辣薄荷
- 吹云草
- 土连翘
- 四方藤
- 滇绣球
- 夏枯草露
- 海松子
- 婆婆纳
- 柠条
- 山紫菀
- 匍伏堇
- 蛇葡萄根
- 石老虎
- 小蓟
- 猫儿屎果
- 地笋
- 杉寄生叶
- 蜜蜂房
- 杠香藤
- 臭柏
- 一枝蒿
- 柳杉
- 七爪风
- 千脚虫
- 茶叶
- 劲直蒿
- 刺楸
- 旋花苗
- 炮仗筒
- 羚羊肉
- 红须须
- 毛叶木通
- 红酸杆
- 天目木兰
- 半边风
- 荩草
- 撒发
- 海月壳
- 葛谷
- 光枝勾儿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