铺地黍根
《中华本草》:铺地黍根
拼音注音
Pū Dì Shǔ Gēn
英文名
Root of Torpedograss
出处
出自《福建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铺地黍的根茎及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nicum repens L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除去泥土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铺地黍,多年生草本。根茎粗壮发达。秆直立,坚挺,高50-100cm,多节。叶鞘光滑,边缘被纤毛;叶舌很小,长约0.5mm,具纤毛;叶片质硬,线形长5-25cm,宽3-6mm,干时上部常卷折呈现锥状,上面被柔毛,下面光滑。圆锥花序开展,长5-20cm,主轴直立;分枝斜向上伸,粗糙,具棱槽,下部裸露;小穗长圆形,先端尖,无毛,长约3mm;第1颖长约为小穗的1/4,包卷小穗基部,先端截平或圆钝,脉不明显,第2颖与小颖等长,具7-9脉,先端喙尖,第1小花雄性;其外稃与第2颖等长同形但较宽,内稃膜质,几等长于外稃;雄蕊3,花药黑褐色;第2小花结实,谷粒长圆形,长2.2-2.5mm,平滑光亮,先端尖。花、果期6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边、溪边以及潮湿之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我国东南各地。
性味
甘;苦;平
功能主治
清热平肝;利湿解毒;活血祛瘀。主高血压病;鼻衄;湿热带下;淋浊;鼻窦炎;腮腺炎;黄疸型肝炎;毒蛇咬伤;跌打损伤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,鲜品30-6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研末撒。
复方
①治高血压病: 鲜铺地黍根茎一至二两,冰糖适量。水炖服,每日一剂。可连服数周。②治鼻窦炎: 铺地黍鲜根一至二两,冰糖少许。水炖服。③治鼻出血:铺地黍鲜根茎一至二两。水煎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铺地黍根
拼音注音
Pū Dì Shǔ Gēn
出处
《福建中草药》
来源
为禾本科植物铺地黍的根茎及根。全年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
性味
微甘苦,平。
功能主治
清热平肝,利湿解毒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鲜品1~2两。
复方
①治高血压病:鲜铺地黍根茎一至二两,冰糖适量。水炖服,每日一剂。可连服数周。
②治鼻窦炎:铺地黍鲜根一至二两,冰糖少许。水炖服。
③治鼻出血:铺地黍鲜根茎一至二两。水煎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腊雪
- 红葱
- 落霜红根
- 川桐皮
- 鸽粪
- 麻柳果
- 赤茯苓
- 罗锅底
- 橘根
- 甘蔗皮
- 白云瓜
- 竹头草
- 金雀根
- 露蕊乌头
- 绣球防风
- 白背青荚叶
- 豆梨
- 鸡胆
- 腰子草
- 大丁草
- 透明草
- 海燕
- 藿香露
- 白石脂
- 石楠
- 穗花蛇菰
- 都拉鸢尾
- 鹰头
- 桃根
- 短茎独活
- 蛋不老
- 肥荚红豆
- 莳萝子
- 黄木耳
- 油茶子
- 淡味当药
- 蒲桃种子
- 糯米泔
- 梨果榕
- 梧桐白皮
- 梓实
- 铺地黍根
- 天香炉
- 槲寄生
- 过岗龙
- 铁蚂蟥
- 鲃鱼
- 薯莨
- 西桦
- 雄黄
- 龙脑膏香
- 土附子
- 野灯草
- 珍珠风子
- 海松子
- 苦竹叶
- 山稔根
- 黄毛榕
- 苍耳花
- 铁箭岩陀
- 光叶石楠
- 龙眼树皮
- 长叶柄野扇花
- 罗汉松根皮
- 山豆花
- 白屈菜
- 黄泡果
- 贵州卷柏
- 白簕枝叶
- 半枫荷叶
- 红花山牵牛
- 黄细辛
- 蝈蝈
- 白千层
- 午时茶
- 松节
- 红雪柳
- 楤木花
- 三爪龙
- 三羽叉蕨
- 三十六荡
- 铁苋
- 桑螵蛸
- 红楠皮
- 鹿头肉
- 隔山消
- 山麻杆
- 韭子
- 七里香
- 麂子草
- 木瓜根
- 柘树茎叶
- 接骨木
- 营实
- 饴糖
- 礜石
- 臂形草
- 水凤仙
- 榕树皮
- 矮人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