扭子菜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扭子菜
拼音注音
Niǔ Zǐ Cài
来源
桔梗科扭子菜Heterocodon brevipes (Hemsl.)Hand.-Mazz. et Nannf.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贵州、云南。
性味
微甘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,止咳。主治高热,咳嗽。
用法用量
全草1两,水煎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扭子菜
拼音注音
Niǔ Zǐ Cài
出处
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为桔梗科植物扭子菜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
原形态
扭子菜,又名:异钟花。
纤细匍匐状草本,长20~40厘米。茎绿色,纤细,径约2毫米,具纵棱,有分枝。3小叶聚生,有短柄,中间的叶片较大,柄亦较长;叶片卵形,长5~10毫米,宽4~9毫米,先端尖,基部圆形或阔楔形,边缘有粗锯齿。花小,长约5毫米,腋生,无柄;萼5裂,裂片近三角形,复3裂,基部与子房贴生;花冠白色,或淡紫色,5裂,子房半下位。蒴果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野路旁潮湿地。分布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微甘、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止咳。
复方
①治咳嗽:扭子菜一两,煨水服。
②退高烧:扭子菜一把,煨水服。
③治白口疮或口匿:扭子菜适量,捣绒,兑淘米水,用棉花蘸水洗口腔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扭子菜
拼音注音
Niǔ Zǐ Cài
英文名
all-grass of Shortstalk Heterocodon
出处
出自《贵州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桔梗科植物同种花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omocodon breuipes (Hemsl.) Hong [Heterocodon breuipes (Hemsl. Jamd.- Mazz. Et Nannf.; Wahlenbergia breuipes Hemsl.]采收和储藏:春夏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同种花 一年生匍匐草本,长达50cm。全株无毛。无地下根状茎。茎细长,有3条纵翅,主茎腋间有极短的分枝,上生叶数片,似簇生。叶互生;具长2-9mm的叶柄;呀片三角状圆形或卵圆形,长宽7-12mm,先端急尖,基部近于平截,边缘具尖锯齿。花无梗,花全长仅5mm;花萼筒部卵状,长1-1.5mm,裂片狭三角形,长2mm,有一对狭长齿;花冠白色、淡蓝色、淡紫色,管状钟形,长3.5mm,深裂略过半,裂片条状长圆形;花丝长1mm,花药狭长;花柱与花冠近等长。果实卵圆形,长约2.5mm,果实薄,有种子数颗。种子棕褐色,长0.7mm。花、果期4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2900m的沟边、林下、灌丛及山坡草地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西部、贵州西南部及云南。
性味
味甘;微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;止咳。主肺热咳嗽;发热;口腔糜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。外用:适量,水浸,蘸洗口腔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干檀香根
- 牛肺
- 乌榄根
- 乌药
- 白果叶
- 狗牙花
- 万寿菊
- 狗舌草根
- 甘紫菜
- 留师蜜
- 牿岭勾儿茶
- 辽瓦松
- 绣球防风
- 柯树皮
- 油杉
- 狗胆
- 青箭
- 高山龙胆
- 高寒露珠草
- 桂木干
- 桂皮
- 土丁桂
- 狗爪樟
- 穿鱼藤
- 桃枝
- 鹅涎
- 广东耳草
- 白榔皮
- 布朗耳蕨
- 狗毛草
- 乌龙摆尾
- 拟进里香
- 乌尼参
- 小白鱼
- 狗爪樟皮
- 牛舌头
- 甘肃土当归
- 琼枝
- 亮叶桦皮
- 高原点地梅
- 过山消根
- 过山龙
- 野茶辣
- 林荫千里光
- 脓见愁根
- 狗蚁草
- 葛藟
- 墨汁鬼伞
- 钩凝菜
- 五脉绿绒蒿花
- 鲇鱼
- 贯众叶溪边蕨
- 潺槁树
- 大理木香
- 干檀香
- 葛藟果实
- 广西莪术
- 乌骨藤
- 骨牌蕨
- 赤茯苓
- 华南鳞盖蕨
- 骨碎补毛
- 牛耳岩白菜
- 贵州远志
- 高原鸢尾子
- 三角泡
- 地菍根
- 广州山柑
- 庵 (艹闾)子
- 柘耳
- 筀笋
- 牛尾独活
- 狗牙贝
- 狗母鱼
- 无爷藤
- 宜昌楼梯草
- 丁蛎
- 乌毛蕨贯众
- 脾寒草
- 刚毛尖子木
- 狗娃花
- 鹿角草
- 羊七莲
- 芒花
- 黄山梅
- 岩春草
- 入地金牛
- 光风轮菜
- 鸡脑
- 光叶海桐叶
- 十大功劳
- 一枝香
- 光叶密花豆
- 公鱼
- 红树叶
- 牛血
- 酒药花
- 剑叶铁树
- 藤壶
- 胆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