羌活鱼
《中华本草》:羌活鱼
拼音注音
Qiānɡ Huó Yú
别名
杉木鱼、雪血
英文名
Bing's giant salamander
出处
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小鲵科动物山溪鲵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atrachuperus pinchonii (David)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捕捉,捕得后用酒碎死,洗净晒干或以微火烘干,或鲜用。
原形态
山溪鲵,体形呈圆柱形而略扁,全长12-16cm。头部扁平,头顶较为平坦,头长、宽几相等。吻端圆阔;鼻孔近吻端;眼大,约为吻等长或略短;上、下颌3 细齿;舌大,长椭圆形。四肢的指、趾扁平,末端钝圆,基部无蹼。尾长为全长之半或略长。周身皮肤光滑,常指、跖趾底部枯木逢春以棕色角质鞘,指、趾末端具棕色的角质爪状物。体侧有肋沟12条左右。体色变异较大,一般为橄榄绿色,背面有深色细点纹交织成麻斑。腹面色浅,麻斑少。雄性肛孔小而略成一短横缝;雌性的为一纵裂缝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活于高山溪中或林下阴湿处,以昆虫、软体动物、蚯蚓等为食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甘肃、湖北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,全体皮肉皱缩,长12-15cm,头部口眼横糊不清,四肢枯瘦,趾常明显可辨。头圆,尾扁,四肢多完整,脊部可见明显的脊柱骨棱,腹面皱缩。背部棕褐色,腹部黄棕色,气微腥。
性味
味辛;咸;性平
炮制
1.羌活鱼,取原药材,除去灰屑及杂质,洗净,切段,干燥。[br]2.酒羌活鱼,取净羌活鱼,加酒拌匀,闷透,置锅内用文火微炒,取出,放凉。每羌活鱼100kg,用白酒10kg。
归经
肝;胃二经
功能主治
行气止痛。主肝胃气痛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0-150g;或研末,2-3g。
注意
《四川中药志》1960年版:“无气滞作痛者飞忌用。”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羌活鱼
拼音注音
Qiānɡ Huó Yú
别名
秉氏鲵、杉木鱼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小鲵科动物山溪鲵的全体。夏、秋捕捉,捕得后用酒醉死,洗净晒干或以微火炕干。
原形态
体呈圆柱形而略扁,长12~16厘米,最大者可达20厘米。皮肤光滑,体色一般为橄榄绿色,背面有绿色细点纹交织而成的麻斑;腹面色较浅,麻斑少。头部略扁平,长稍超过宽;吻端圆阔,鼻孔近于吻端;眼大,突出,有眼睑,约与吻等长或略短;上下颌有细齿,锄骨齿短,2行,在内鼻孔内侧斜置或平置,分离很远;唇褶发达,位于眼后方。躯干两侧各有肋沟12条左右;四肢的指趾扁平,末端钝圆,基部无蹼;指4,第2、3指几等长,第4指略长于第1指;趾4,其序为3、4、2、1;掌指、跖趾底部覆有棕色角质鞘,指趾末端具黑色的角质爪状物。尾前端略成圆柱状,逐渐成侧扁;尾很大,约为全长的1/2或稍长。雄性肛孔小而略成一短横缝,雌性的为一纵裂缝。
生境分布
生活于高山的溪水中或林下阴湿处。昼伏夜出,以昆虫、软体动物、蚯蚓及小鱼等为食。分布四川高山地区。产四川。
形状
干燥的羌活鱼,全身皮肉皱缩,呈干枯状,长12~15厘米。头部口眼模糊不清,四肢枯瘦,趾尚明显可辨。尾部侧扁,背部棕褐色或枯棕色,腹部显黄棕色。气腥臭。以条大、肥实、身干、无霉蛀者为佳。
性味
辛咸,平,无毒。
炮制
微火炕焦,研末用。
归经
入肝、胃二经。
功能主治
行气止痛。治肝胃气痛及血虚脾弱,面色萎黄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两;或研末。
注意
非气滞作痛者忌服。
复方
①治肝胃气痛:羌活鱼、红叩、当归、白芷、延胡索、川楝子。煎服。
②治脾弱面色萎黄:羌活鱼、黄芪、党参、茯苓、陈皮、红枣、当归。煎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四川中药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金丝刷
- 大头狗
- 文蛤
- 番薯藤
- 制草乌
- 五月茶
- 水黄花
- 对叶油麻根
- 麻疯树
- 甜瓜子
- 山漆树
- 木锥花
- 土附子
- 啄木鸟
- 硕苞蔷薇
- 太白米
- 金银忍冬
- 细叶谷木
- 树甘草
- 莸
- 鸡毛菜
- 明萼草
- 仙鹤草根芽
- 雪上一枝蒿
- 倒插花
- 雀舌草
- 药鼠李实
- 芍药花
- 大麻叶佩兰
- 黄栌根
- 倒赤伞
- 走马芹
- 虾蟆
- 连翘茎叶
- 乌梢蛇
- 地钱
- 小麦苗
- 马皮
- 凤尾蕉叶
- 岩豆藤花
- 东方蝾螈
- 藏绵芪
- 西红柿
- 半枫荷叶
- 短毛熊巴掌
- 臭黄荆子
- 杏仁
- 白毛藤
- 臭冷杉
- 麦麸草根
- 石韦根
- 大金发藓
- 阔叶赤车使者
- 九节风
- 糖茶藨
- 鬼柳树
- 白杨树
- 福参
- 马齿苋子
- 大毛红花
- 蛇白蔹
- 鹅血
- 假木豆
- 臭黄荆叶
- 牛蹄甲
- 水松枝叶
- 九香虫
- 灰栒子
- 旋复花
- 米碎木皮
- 野马蹄草
- 红马蹄乌
- 豆腐渣果根
- 慕荷
- 波棱瓜
- 女贞皮
- 全光菊
- 鳆鱼
- 亚麻子
- 黑皮跌打
- 南岭黄檀
- 九翅豆蔻
- 牌楼七
- 小红袍
- 椴叶独活
- 单根木
- 粟米草
- 枸杞叶
- 升登
- 甘肃棘豆
- 小棕皮头
- 蘽根
- 水接骨丹
- 凤丫草
- 大苞叶千斤拔叶
- 青杠碗
- 猫儿屎果
- 木香花
- 散血藤
- 梵天花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