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雀花
《中华本草》:阳雀花
拼音注音
Yánɡ Què Huā
英文名
Flower of Franchet Peashrub
出处
出自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同属植物川青锦鸡儿CaraganatibeticaKom.其花及根亦供药用,功用与阳雀花相同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云南锦鸡儿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ragana franchetiana Kom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花,晒干。
原形态
云南锦鸡儿 直立灌木,高1-1.5m。枝条粗壮,伸长,树皮灰褐色。托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,膜质,先端有或无针尖;偶数羽状复叶,长2-6cm,小叶常5-7对,小叶片倒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,长6-10mm,宽3-4mm,上面无毛,下面沿主脉被疏毛;托叶卵状三角形,被毛;长枝上的叶轴宿存,并硬化成粗壮的刺,无毛,花单生,花梗长短不一,在中部具关节;苞片卵形,渐尖头,小苞片2,线形,贴生于萼上;萼圆筒形,长1-1.5cm,基部明显囊状突起,被疏柔毛,后变为无毛,萼齿长约为萼筒的1/2,密生短柔毛;花冠蝶形,黄色,旗瓣近圆形,长18-20mm,先端圆,具短尖,翼瓣具耳2片,下耳条形,与爪等长,上耳呈牙齿状,龙骨瓣与爪近相等;子房密被柔毛。荚果圆柱状,长3-4cm,宽3-4mm,外面和里面均密被绒毛。花期6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900-3800m的冷杉林下或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及西藏。
性味
甘微苦;平
归经
肾经
功能主治
补气益肾。主肾虚耳鸣,头晕眼花,头痛,肺痨咳嗽,小儿疳积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阳雀花
拼音注音
Yánɡ Què Huā
别名
渣玛兴(藏名)。
出处
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云南锦鸡儿的花。
原形态
落叶灌木,高1~2米;多分枝,外皮灰褐色。托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;长枝上的叶轴宿存并硬化成针刺,长2~5厘米,短枝上的叶轴脱落;羽状复叶,小叶10~14片,长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,长约7~9毫米,宽3~3.5毫米,先端有短硬尖,下面被短柔毛。花单生;花梗中部有节;花萼阔圆筒状,基部一侧偏斜呈囊状,萼齿三角形,与萼简近等长;花冠黄色,旗瓣近圆形,先端圆。荚果圆筒状,长30~45毫米,外面密被柔毛。
本植物的根(阳雀花根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生境分布
生于林缘、路旁及山坡灌木丛中。分布云南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性平,味甘微苦。
功能主治
补气益肾。治头晕头痛,耳鸣眼花,肺痨咳嗽,小儿疳积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光慈姑
- 脓见愁根
- 路旁菊
- 紫玉盘
- 铜锤草根
- 艾麻草
- 苕叶细辛
- 柠条子
- 野京豆
- 沙叶铁线莲
- 千只眼
- 砒霜
- 琴叶榕
- 朱砂根叶
- 雷五加
- 蚌壳草
- 粟米草
- 天山雪莲花
- 麻根
- 野黄皮
- 强壮莲座蕨
- 广布柳叶菜
- 仙人球
- 红帽顶
- 金背枇杷
- 荠苨
- 山桂花
- 大白顶草
- 两指剑
- 牛金子
- 玉带海雕
- 山慈姑花
- 香排草
- 赤火绳
- 猩猩木
- 披麻草
- 红管药
- 一枝黄花
- 黄山梅
- 林背子
- 蓬子菜
- 欧活血丹
- 水龙骨
- 七爪风
- 千里光
- 秋枫木
- 钟乳石
- 老白花树皮
- 白升麻
- 野荔枝
- 狗牙根
- 马蔺
- 西藏水黄连
- 土马鬃
- 萍蓬草根
- 苦葵鸦葱
- 直立百部
- 大叶狼豆柴
- 鸭嘴癀
- 七角风
- 千灵丹
- 糯芋
- 壁虎
- 楤木白皮
- 千打锤
- 七叶莲
- 桐油
- 蔷薇叶
- 大瓦韦膜叶星蕨
- 角螺
- 披针叶兔耳风
- 白枪杆根
- 野草香
- 荞麦秸
- 蔷薇露
- 蒲桃壳
- 蜥蜴
- 慈姑
- 蒲桃根皮
- 银柴胡
- 隆萼当归根
- 胡桃油
- 蔷薇花
- 四季青
- 山珊瑚
- 三张叶
- 四川苦丁茶
- 丝棉木叶
- 山稗子根
- 红苕母子
- 黄花蒿子
- 伞莎草
- 山花生
- 山乌珠叶
- 花拐藤根
- 千日红
- 地梢瓜
- 野鸦椿叶
- 野酒花
- 野花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