蕲蛇
《中国药典》:蕲蛇
别名
大白花蛇、棋盘蛇、五步蛇、百步蛇
英文名
AGKISTRODON
来源
本品为蝰科动物五步蛇 Agkisrrodon acutus (Guenther)的干燥体。多于夏、秋二季捕捉,剖开蛇腹,除去内脏,洗净,用竹片撑开腹部,盘成圆盘状,干燥后拆除竹片。
形状
本品卷呈圆盘状,盘经17~34cm,体长可达2m。头在中间稍向上,呈三角形而扁平,吻端向上,习称“翘鼻头”。上腭有管状毒牙,中空尖锐。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“V”形斑纹17~25个,其“V”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,习称“方胜纹”,有的左右不相接,呈交错排列。腹部撑开或不撑开,灰白色,鳞片较大,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,习称“连珠斑”;腹内壁黄白色,脊椎骨的棘突较高,呈刀片状上突,前后椎体下突基本同形,多为弯刀状,向后倾斜,尖端明显超过椎体后隆面。尾部骤细,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枚。气腥,味微咸。
性味
甘、咸,温;有毒。
炮制
[b]蕲蛇[/b]:去头、鳞,切成寸段。
[b]蕲蛇肉[/b]:去头,用黄酒润透后,除去鳞、骨,干燥。
[b]酒蕲蛇[/b]:取净蕲蛇段,照酒炙法(附录Ⅱ D)炒干。每100kg蕲蛇 ,用黄酒20kg。
归经
归肝经。
功能主治
祛风,通络,止痉。用于风湿顽痹,麻木拘挛,中风口眼歪斜,半身不遂,抽搐痉挛,破伤风,麻风疥癣。
用法用量
3~9g;研末吞服,一次1~1。5g,一日2~3次。
贮藏
置干燥处,防霉,防蛀。
摘录
《中国药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芡实根
- 荃皮
- 铺地蜈蚣
- 镜面草
- 葡萄
- 葡萄根
- 铺地黍
- 毗黎勒
- 线叶金鸡菊
- 雀卵
- 黑壳楠
- 朴树皮
- 秋海棠果
- 砒石
- 荔枝藤
- 肉豆蔻
- 伤寒头
- 蚯蚓
- 苹果皮
- 菩提树花
- 野猪皮
- 肉桂
- 青鳞鱼
- 普洱茶
- 普洱茶膏
- 爬地卷柏
- 盘龙参
- 黑芝麻
- 桤木皮
- 漆大姑根
- 西洋菜干
- 泡花树
- 炮仗花
- 芡实叶
- 苤蓝叶
- 蒲桃
- 飘带草
- 三加皮
- 青蒿子
- 刺黄连
- 莲蓬草
- 泡桐花
- 七厘丹
- 七鳃鳗
- 槭叶止血草
- 漆树皮
- 泡桐根
- 苦瓜藤
- 瓢瓜
- 荞麦叶
- 苤蓝
- 蚍子草
- 七筋姑
- 牛心茄子
- 厚朴
- 脓见愁
- 清沙草
- 秦艽
- 荞麦七
- 清明菜
- 秋子梨
- 窃衣
- 片姜黄
- 破叶莲
- 菩提树皮
- 萍蓬草子
- 蒲儿根
- 蓬莱葛
- 霹水草
- 苘麻
- 爬山豆根
- 皮哨子
- 破布草
- 苹果叶
- 全叶青兰
- 朴树
- 阔叶赤车使者
- 枪花药
- 帕梯
- 脐带
- 炮姜
- 破头风
- 雪乌
- 费菜
- 蒲蒻
- 飘拂草
- 爬树龙
- 荠宁
- 螃蟹脚
- 铺山燕
- 芡实
- 瓶耳小草
- 全蝎
- 泡桐
- 蒲草根
- 狍茸
- 球穗花千斤拔
- 爬山虎
- 茜草根
- 破血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