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鳃鳗
《中华本草》:七鳃鳗
拼音注音
Qī Sāi Mán
别名
七星子鱼、八目鳗、七星鱼、七星鳗
英文名
lamprey
出处
始载于《吉林中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七鳃鳗科动物七鳃鳗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ampetra japonica(Martens).采收和储藏:春至秋季捕捞,风干,或鲜用。
原形态
七鳃鳗,体台鳗形,光滑无鳞。尾部侧扁,体长可达60cm以上,约为头长的5.2倍。头圆筒形,口近圆形,呈吸盘状,边缘密布乳突。眼发达,位于头前部。鼻孔1个,位于头背两眼中间。头两侧眼后各具1行7个分离的鳃孔。肛门位于体后部,具一细管状突出。肌节自最后鳃孔至肛门红75节。背鳍2个。第1背鳍较低而短,起点距吻端距尾端约相等。第2背鳍较大,中部很高;前、后部渐低,后部与尾鳍相连,鳍条软而细密。臀鳍很低,始自肛门之后,与尾鳍下叶相连。尾鳍予状,上下叶约等长。无胸鳍和腹鳍。体灰青绿色。腹部浅黄色或灰白色,背鳍上部黑色,尾鳍深黑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部分时期栖息于海中成长后于4-5月回游至浅水河流中砂砾底产卵。卵极小,每次产卵8万万粒,产卵后亲鱼全部死亡。孵出的幼鳗随水漂流,常躲藏于泥沙中夜晚出来摄食,经4-5年后开始变态,入海生活数年,再溯河产卵。为食肉性鱼类,常以吸盘附于大鱼身身,用吸盘内舌上角质齿锉破鱼体,吮吸其血肉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黑龙江、乌苏里江、图们江及松花江等河流中。
化学成分
内含维生素(vitamin)A。[br]鱼皮含维生素B1、B12。
性味
味甘;性温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滋补强壮;通经活络;明目。主口眼歪斜;夜盲症;角膜干燥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1-2条。外用:适量,鲜口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吉林中草药》:滋补强壮。治口眼歪斜:七星子鱼捣烂涂敷。向左歪敷右面,向右歪敷左面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绛梨木子
- 大头茶
- 葛叶
- 紫苏子
- 商陆叶
- 白云瓜花
- 合欢皮
- 鬣羚角
- 蜂毒
- 紫荆丫
- 芒叶小米草
- 獭肉
- 乌饭子
- 牛扁
- 土黄芩
- 栲栗
- 刺苞南蛇藤
- 雁来红
- 蜂乳
- 密蒙花
- 紫弹树
- 败火草
- 黄堇
- 肥肉草
- 银箔
- 锈毛钝果寄生
- 川桂皮
- 假酸浆
- 双飞蝴蝶
- 风箱树花
- 大狗尾草
- 野木瓜
- 龙船花茎叶
- 砒石
- 蜈蚣草
- 榕须
- 厚皮树皮
- 方叶五月茶
- 阳桃根
- 翻白柴
- 刺葡萄根
- 粉叶地锦
- 紫椴
- 大花剪秋罗
- 牛羊草结
- 糯稻根须
- 金丝藤
- 无距耧斗菜
- 渐尖毛蕨
- 紫筒草
- 山马兰
- 黄花紫丹参
- 胎生铁角蕨
- 细叶黄杨
- 蚂蚁花根
- 越王余筭
- 升药底
- 割舌罗
- 羊肌藤
- 侧耳
- 杧果树皮
- 甜瓜皮
- 长瓦韦
- 红丝线
- 红花木莲
- 不凋木
- 沙旋复花
- 亚麻
- 土茯苓
- 黄龙藤叶
- 小婆婆纳
- 铺山燕
- 花榈木
- 牛毛草
- 黄毛耳草
- 山漆树
- 桃枝
- 毛草龙根
- 芦花
- 紫金沙
- 大风药
- 甜茶藤
- 鸡尾木
- 路旁菊
- 紫堇
- 银柴胡
- 浮小麦
- 蚕茧
- 白沙糖
- 山黄麻
- 牡丹花
- 白花苋
- 山芭蕉子
- 赤甲红
- 白细辛
- 下冈哇
- 豺皮
- 对叶草
- 华山矾
- 飞龙掌血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