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剪菜
《中华本草》:双剪菜
拼音注音
Shuānɡ Jiǎn Cài
别名
蕤参
出处
出自《贵州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萝藦科植物长叶吊灯花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ropegia dolichophylla Scltr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草质藤本,长达1m。茎柔细,缠绕。根茎肉质,细长,丛生。叶对生,有柄;叶片膜质,线状披针形,长5-12cm,宽0.8-2cm,先端渐尖。花单生或2-7朵集生;花萼5裂,裂片线状披针形,内面基部具腺体;花冠褐红色,筒状,花冠裂片5,顶端粘合;副花冠2轮,外轮具10个齿,内轮具5枚舌状片,比外轮长1倍;花粉块每室1个,直立。蓇葖果狭披针形,长约10cm,直径约5mm。种子先端具白绢质种毛。花期7-8月,果期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1000m的山地密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辛;微苦;性温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补虚;祛风除湿。主劳伤虚弱;脚气病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~15g。
各家论述
《贵州草药》:治脚气病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双剪菜
拼音注音
Shuānɡ Jiǎn Cài
别名
蕤参
来源
萝藦科双剪菜Ceropegia dolichophylla Schltr. var. brachyloba Hand. Mazz.,以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贵州。
性味
辛、苦,温。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,补虚。主治脚气病,劳伤虚弱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双剪菜
拼音注音
Shuānɡ Jiǎn Cài
别名
蓑参
出处
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为萝藦科植物长叶吊灯花的根。夏、秋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攀援草本。茎细长。叶对生;有柄;叶片狭披针形,长1.5~3.5厘米,宽2~7毫米,先端渐尖,基部阔楔形,全缘,两面均有绒毛,边缘较密。花腋生,1~2朵,具短花梗;萼细小,5裂,裂片线状披针形,有腺体;花冠管状,黄色,基部膨大,顶端5裂,裂片先端连合;子房上位。蓇葖果披针形。
生境分布
生于草坡。分布贵州等地。
性味
辛微苦,温。
功能主治
驱风除湿,补虚。
复方
①治脚气病:双剪菜、紫荆花各三至五钱,煨水服。
②治劳伤虚弱:双剪菜五钱,炖肉吃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米团花
- 宽穗兔耳风
- 夏天无
- 黄瓜
- 狼尾巴蒿
- 澄茄子
- 羊不食
- 红毒茴
- 香面叶
- 木苎麻
- 石楠叶
- 羊屎木
- 小罗伞
- 榆叶
- 感应草
- 山萩
- 芦根
- 华风车子根
- 水黄
- 红土子
- 虎尾兰根
- 白草
- 番石榴根
- 石枣
- 白刺
- 百日草
- 石蟾蜍
- 莲叶橐吾
- 柿根
- 硬枝黑锁梅
- 葫芦七
- 海南蒟
- 番泻叶
- 柚皮
- 山蒜
- 大九节铃
- 甘蔗皮
- 野毛金莲
- 梳篦叶
- 刺黄柏茎叶
- 大鱼鳔花
- 红走马胎
- 大叶狼豆柴叶
- 对叶林根
- 五指毛桃根
- 五除叶
- 伏龙肝
- 马刀肉
- 野百合
- 小毛鸡
- 倒挂牛
- 席草
- 瓜子莲
- 大狼毒
- 毛诃子
- 小飞扬草
- 芒刺复叶耳蕨
- 莲衣
- 山大黄
- 苏头
- 宜梧叶
- 大蛇药
- 褐盖肉齿菌
- 椰子
- 疳积药
- 硬叶吊兰
- 刚毛香茶菜
- 红筷子
- 水案板
- 梅根
- 啤酒花
- 藏绵芪
- 灰藋子
- 西红花
- 花松萝
- 红吹风
- 蓝萼香茶菜
- 绿笋片
- 林檎
- 黄瘤孢
- 一味药根
- 水田七
- 石黄连
- 马柳根
- 诃子叶
- 乌蛇卵
- 鲢鱼
- 倒心叶桃叶珊瑚
- 蚕豆壳
- 花拐藤根
- 大昏头鸡
- 犀角
- 响铃豆
- 小驴蹄草
- 草鞋青
- 火秧竻蕊
- 胡芦巴
- 山慈姑花
- 毛赤车
- 番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