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九节铃
《中华本草》:大九节铃
拼音注音
Dà Jiǔ Jié Línɡ
别名
铜皮铁箍、牛解天麻。
英文名
Root of Womwoodleaf Ampelocissus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葡萄科植物艾叶酸蔹藤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mpelocissus artemisiaefolia Planch.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艾叶酸蔹藤 攀援藤本。根串珠状,纺锤形。卷须与叶对生。掌状复叶互生,有叶柄;小叶5,鸟歧状,中间1片大,两侧叶片较小,椭圆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狭楔形,边缘中部以上有粗锯齿。花杂性,聚伞花序在上部与叶对生;萼片杯状,4-5裂;花瓣4-5,淡绿色;雄蕊4-5;花盘明显;子房2室,花柱短,常有数条纵纹,柱头小。浆果小,具种子2-3颗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陡崖上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。
性味
味辛;涩;性微寒;小毒
炮制
切片晒干
归经
心经
功能主治
活血止痛;解毒敛疮。主骨折;刀枪伤;烧伤;痈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;研末,3-6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注意
孕妇忌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大九节铃
拼音注音
Dà Jiǔ Jié Línɡ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葡萄科植物艾叶酸蔹藤的根。全年可采。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藤本。茎有卷须,与叶对生。根串珠状纺锤形。叶互生,掌状复叶;小叶5枚,叶片椭圆状披针形,两端尖,叶缘有粗锯齿。花为聚伞花序,淡黄绿色。浆果小,有种子1~4粒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陡崖上。
性味
辛涩微麻,微寒,有小毒。
功能主治
续筋接骨,止血消炎,止痛。治骨折,刀枪伤,烧伤,痈肿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1~2钱。外用:捣敷。
注意
孕妇忌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大九节铃
拼音注音
Dà Jiǔ Jié Línɡ
别名
艾叶酸蔹藤、牛角天麻、铜皮铁箍
来源
葡萄科大九节铃Ampelocissus artemisiaefolia Planch.,以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辛、涩、微麻,微寒。
功能主治
接筋骨,止血消炎,止痛。主治骨折,刀枪伤,烧伤,痈肿。
用法用量
根研末,每次1~2钱,日服2次,白开水送服。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。
注意
孕妇忌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蒜
- 野毛金莲
- 梳篦叶
- 刺黄柏茎叶
- 大鱼鳔花
- 红走马胎
- 大叶狼豆柴叶
- 对叶林根
- 五指毛桃根
- 五除叶
- 伏龙肝
- 马刀肉
- 野百合
- 小毛鸡
- 倒挂牛
- 席草
- 瓜子莲
- 大狼毒
- 毛诃子
- 小飞扬草
- 芒刺复叶耳蕨
- 莲衣
- 山大黄
- 苏头
- 宜梧叶
- 大蛇药
- 褐盖肉齿菌
- 椰子
- 疳积药
- 硬叶吊兰
- 刚毛香茶菜
- 红筷子
- 水案板
- 梅根
- 啤酒花
- 藏绵芪
- 灰藋子
- 西红花
- 花松萝
- 红吹风
- 蓝萼香茶菜
- 绿笋片
- 林檎
- 黄瘤孢
- 一味药根
- 水田七
- 石黄连
- 马柳根
- 诃子叶
- 乌蛇卵
- 鲢鱼
- 倒心叶桃叶珊瑚
- 蚕豆壳
- 花拐藤根
- 大昏头鸡
- 犀角
- 响铃豆
- 小驴蹄草
- 草鞋青
- 火秧竻蕊
- 胡芦巴
- 山慈姑花
- 毛赤车
- 番薯
- 山铁树叶
- 田麻
- 水贯众
- 苘实
- 木荷
- 小青藤
- 夏腊梅
- 梨叶
- 水鳖
- 山花生
- 白透骨消
- 川山橙根
- 对叶四块瓦
- 土木贼
- 壶卢秧
- 滇地黄连
- 佛杜树
- 柿蒂
- 沙松果
- 小礼花种子
- 羊齿天冬
- 帕梯果
- 显脉罗伞
- 扭鞘香茅
- 楸木皮
- 对叶草
- 辣椒
- 天麻茎叶
- 细沙虫草
- 猕猴梨
- 水朝阳花
- 水木草
- 凌霄
- 大乌泡
- 棕叶七
- 乌饭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