豌豆
《*辞典》:豌豆
拼音注音
Wān Dòu
别名
豍豆(《四民月令》),寒豆(《品汇精要》),毕豆(《唐史》),雪豆(《广州植物志》)。
出处
《绍兴校定证类本草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豌豆的种子。
原形态
一年生攀援草本,秃净而有粉霜,高1~2米。羽状复叶,互生,叶轴末端有羽状分枝的卷须;托叶卵形,叶状,常大于小叶,基部耳状,包围叶柄或茎,边缘下部有细牙齿;小叶2~6枚,阔椭圆形或矩形,长25~50毫米,全缘。花柄自叶腋抽出,较叶柄为短:花1~3朵,白色或紫色;萼钟形,5裂,裂片披针形:花冠蝶形,旗瓣圆形,翼瓣与龙骨瓣贴生;雄蕊10,成9与1两束;花柱扁平,顶端扩大,内侧具髯毛。荚果长椭圆形,长5~10厘米。种子2~10粒,球形。花期4~5月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地有栽培。
化学成分
种子含植物凝集素、止杈素及赤霉素A20。未成熟种子含4-氯吲哚基-3-乙酰-L-天门冬氨酸甲酯。豆荚含赤霉素A20。
性味
甘,平。
①《饮膳正要》:"味甘,平,无毒。"
②《医林纂要》:"甘咸,寒,滑。"
归经
《本草经疏》:"入睥、胃。"
功能主治
和中下气,利小便,解疮毒。治霍乱转筋,脚气,痈肿。
①《绍兴校定证类本草》:"主调颗营卫,益中平气。"
②《日用本草》:"煮食下乳汁。"
③《纲目》:"研末涂痈肿、痘疮。"
④《本草从新》:"理脾胃。"
⑤《医林纂要》:"利小便。"
⑥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煮食,和中生津,止渴下气,通乳消胀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。
复方
①治霍乱,吐利转筋,心膈烦闷:豌豆三合,香葇三两。上药,以水三大盏,煎至一盏半,去滓,分为三服,温温服之,如人行五里再服。(《圣惠方》)
②治脚气擅肩喘:豌豆二升,用水五斗,葱白十茎,擗碎,椒三分,煮取汤二斗,倾入两瓷瓮,以脚各安在一瓮中浸,遣人从膝上淋洗百遍。(《圣济总录》豌豆汤淋渫方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胃友
- 红花小独蒜
- 蕹菜
- 蜈蚣草
- 豌豆七
- 文冠果
- 蜈蚣萍
- 苎麻花
- 碗蕨
- 芜菁甘蓝子
- 吊岩风
- 问题特
- 王瓜
- 梧桐
- 文竹
- 梧桐白皮
- 莴苣子
- 望江南
- 鹧鸪脂
- 问荆
- 无患子皮
- 蜈蚣草根
- 芜荑酱
- 无腺橉木
- 莴苣
- 无名异
- 无尾果
- 无花果
- 猬肉
- 猬脑
- 王瓜根
- 自然铜
- 王不留行
- 虎掌草
- 长毛柃叶
- 网脉橐吾
- 芜菁
- 文蛤
- 胃友果
- 瓦韦
- 网脉旋蒴苣苔
- 钟萼木
- 无花果根
- 温大青
- 蒸饼
- 无花果叶
- 煨姜
- 歪头菜
- 文蛤肉
- 污毛粗叶木
- 王孙
- 瓦松
- 山毛藓
- 无风自动草
- 紫金砂
- 猬心肝
- 鮠鱼
- 紫铜矿
- 铜脚威灵仙
- 狗枣猕猴桃
- 望江青
- 望月砂
- 菵米
- 文鳐鱼
- 无缝珠
- 王母钗
- 无患树蔃
- 三花枪刀药
- 猬脂
- 微籽
- 网脉山龙眼
- 无漏子
- 红毒茴
- 九龙盘
- 红花苗
- 枣树根
- 龙眼根
- 花皮胶藤
- 鹿尾
- 澄茄子
- 尖子木
- 木通根
- 虎头兰
- 鸭脚木皮
- 干旱毛蕨
- 狗毛草
- 淮通
- 天文草
- 青丝线
- 柞木根
- 栘枍
- 柔软石韦
- 多足蕨
- 鹿脂
- 金老梅叶
- 肥猪苗
- 鲛鲨白
- 茼蒿
- 墓头回
- 枇杷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