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败火草
《*辞典》:小败火草
拼音注音
Xiǎo Bài Huǒ Cǎo
别名
贡布区敦木(藏名)。
出处
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玄参科植物爪哇婆婆纳的全草。6~8月采收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全株被毛。茎多条从根处开展,上升,粗短或细长,有铺散而重复的分枝,叶对生,卵形,先端钝,基部圆形、近心形或戟形,边缘有圆锯齿;叶柄很短。花小,顶生或腋生,排成短总状花序;花冠辐状,紫红色,花冠管很短,花瓣4~5。蒴果小,宽倒心形,较宿萼短。
生境分布
生于路旁、沟边。
性味
性凉,味苦辛。
功能主治
祛风散热,解毒消肿。治乳腺炎,痢疾,跌打损伤,一切疮疖肿痛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捣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小败火草
拼音注音
Xiǎo Bài Huǒ Cǎo
英文名
Herb of Java Speedwell
出处
出自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爪哇婆婆纳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eronica javanica Bl.采收和储藏:6-8月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爪哇婆婆纳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高10-30cm。全株疏被柔毛。茎基部多分枝,主茎直立或上升,侧枝倾卧上升,叶对生;具1-7mm的短柄;叶片卵形状三角形,长1-4cm,宽0.7-3cm,先端钝,基部圆形,近心形或截平形,边缘具深钝齿。总状花序有的短,集成伞房状,有的长,果期可达10cm;苞片条形,或倒披针形;花梗短;萼裂片条状长椭圆形;花冠白色、粉色或紫红色,长约2mm;雄蕊2;雄蕊2,短于花冠。蒴果倒心形,先端凹口很深达果长1/3,基部宽楔形或稍浑圆,有睫毛,宿存花柱长仅0.3-0.5mm。种子小。花期2-4月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路边、溪边的湿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消肿止痛。主疮疖肿毒;乳痈;痢疾;跌打损人务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葛枣
- 女萎
- 粉藜
- 三加
- 葛根
- 雨韭
- 牛乳
- 芭茅
- 蜀漆
- 鹿齿
- 伽果
- 豆腐
- 毛桤
- 和他草
- 猪骨
- 玫瑰露
- 枳壳
- 鹿药
- 点地梅
- 樝子
- 茯神
- 荠宁
- 龙血树
- 片鸡尾草
- 仙茅参
- 糯米泔
- 石榴花
- 山芙蓉
- 猬心肝
- 柴厚朴
- 南酸枣
- 千里找根
- 美人蕉花
- 青酒缸根
- 北鱼黄草
- 赛北紫堇
- 香果树
- 紫云英
- 柘耳
- 小马齿苋
- 木麻黄种子
- 小天冬
- 六曲
- 廊茵
- 白头翁
- 鸢翅骨
- 女儿红根
- 竹荪
- 水牛角浓缩粉
- 黄牛茶
- 香樟叶
- 腐沫
- 鼠妇
- 短柄五加
- 五倍子内虫
- 胡黄连
- 鳙鱼
- 鼠尾粟
- 蝴蝶花
- 水冬瓜花
- 小红参
- 粳米
- 辣薄荷
- 鲮鲤
- 藤壶
- 瓜蒌
- 云芝
- 构树
- 藜茎
- 粟糖
- 山橘
- 翡翠
- 球兰
- 土牡蛎
- 蝤蛑
- 荩草
- 鲤鱼皮
- 蝇虎
- 柚根
- 大薸
- 鮹鱼
- 虎睛
- 狗宝
- 黍根
- 大叶蒟
- 鹊豆
- 狗肉
- 狗脑
- 鹦鹉
- 桃枝
- 马桑
- 鳖甲
- 鬼臼
- 刺榆皮
- 鹿角
- 苦丁
- 南瓜
- 筀笋
- 干贝
- 豆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