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叶野牡丹
《中华本草》:细叶野牡丹
拼音注音
Xì Yè Yě Mǔ Dān
别名
铺地稔、山公榴、水社野牡丹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野牡丹科植物细叶野牡丹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elastoma intermedium Dunn[M.kudoi Sasaki;M.suffruticosum Merr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切碎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矮小灌木,高30-60cm。直立或匍匐上升,分枝披散,被紧贴的糙伏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3-6mm,被糙伏毛;叶片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,长2-4cm,宽0.8-2cm,先端宽急尖或钝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叶上面密被糙伏毛,毛隐于表皮下,仅尖端露出,有时夹有微柔毛,叶下面沿脉上被糙伏毛;基出脉5条,有时3条。伞房花序顶生,有花1-5朵,基部有叶状总苞片2;花梗密被糙伏毛;苞片2,披针形,长5-10mm,被糙伏毛;花萼外面被糙伏毛,裂片披针形,具缘毛,裂片间具1小裂片,棒状,较裂片短;花瓣玫瑰红色至紫色,菱状倒卵形,上部略偏斜,长2-2.5cm,宽约1.5cm,先端微凹,具1束刺毛,被疏缘毛;雄蕊5长5短,长者药隔基部伸长,弯曲,末端具2小瘤,花丝较伸长的药隔略短,短者药隔不伸延,花药基部具2小瘤;子房半下位,先端被刚毛,果坛状球形,平截,肉质,不开裂,长约8mm,径约10mm;宿存要密被糙伏毛。花期7-9月,果期10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300m以下的山坡、田边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及福建、台湾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消肿。主痢疾;口疮;疖肿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汤洗;或研末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向日葵根
- 细叶桉果
- 小蓟
- 石仙桃
- 小盘木
- 细叶藤柑
- 小茅香
- 斜叶榕叶
- 小白蜡条
- 玄明粉
- 小蕨鸡
- 细穗石松
- 小酒瓶花
- 喜树皮
- 小金樱子
- 小蕨萁
- 小血藤
- 小青
- 苋
- 夏枯草
- 小茄
- 苋菜
- 向日葵花
- 旋花根
- 小猪鬃七
- 孝扇草根
- 小狗脊
- 蘘荷子
- 白鹤灵芝
- 十三年花
- 狭果茶藨
- 腺毛金星蕨
- 狭叶香茶菜
- 苋实
- 续随子叶
- 星蕨
- 新疆香堇
- 小花鸢尾根
- 肖鸢尾根
- 响铃草
- 小黑菇
- 纤冠藤
- 小蓝花地丁
- 小石韦
- 咸虾花
- 小红花
- 小鱼仙草
- 星星草
- 小蒜
- 小金发藓
- 响叶杨
- 细叶香桂
- 小米口袋
- 心叶党参
- 狭眼凤尾蕨
- 小草
- 向日葵花托
- 细柄薯蓣
- 细叶卷柏
- 新裂耳蕨
- 小野鸡尾
- 小牛肝菌
- 小飞扬草
- 秀丽野海棠
- 细柱五加
- 小丁香
- 地朝阳
- 五角枫根
- 虎尾轮
- 柘木白皮
- 破碗掌脚树
- 胃寒草
- 角花胡颓子
- 罗布麻
- 小朴松实
- 痰药
- 千年健
- 柔软石韦
- 雪见草根
- 大树三台
- 瓶蕨
- 牙刷草
- 落葵
- 撒发
- 催产草
- 人参须
- 岩筋菜
- 蜈蚣藤
- 掌裂秋海棠
- 岩萝卜
- 圆柏果
- 无莿根
- 刺齿凤尾蕨
- 鼹鼠
- 野草香
- 红花山牵牛
- 土丁桂
- 膜蕨囊瓣芹
- 红葱
- 金鸡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