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当归
《中华本草》:东当归
拼音注音
Dōnɡ Dānɡ Guī
别名
当归、延边当早归、朝鲜当归、大和当归、日本当归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东当归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gelica acutiloba(Sieb.et Zucc.)Kitag.[Ligusticum acutilobum Sieb.et Zucc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去其须根、茎叶和杂质,置室内先用微火熏,然后晾干。
原形态
东当归,多年生草本,高30-100cm。全株无毛,有细纵沟纹。根圆柱状,长10-25cm,粗1-2.5cm,有多数支根,表面黄褐色至棕褐色,有浓香气。叶互生,叶柄长10-30cm,基部膨大成管状叶鞘,茎顶部叶简化成长圆形叶鞘;叶一回至二回三出羽状分裂;叶片膜质,表面亮绿色,背面绿白色,末回裂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,3裂,长2-9cm,宽1-3cm,先端渐尖至急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尖锐锯齿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,花骗子梗、伞辐、花柄无毛或有疏毛;花序梗长5-20cm;总苞片1至数枚,线状披针形;伞辐17-30;小总苞片5-8,线形;小伞花序有花约30ms ;花白色;萼齿不明显;花瓣倒卵形至长圆形;花椎 长为花柱基的3倍。又悬果狭长圆形,略扁压,长4-5mm,宽1-1.5mm,背棱线形,尖锐,侧棱狭翅状,棱槽内有油管3-4,合生面有油管4-8。花期7-8朋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日本 和朝鲜以本种作当归,栽培入药。资源分布:我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延吉、珲春、和龙等地有栽培。
形状
性状鉴别,根肥大,长10-18cm。根头及主根粗短,略呈圆柱形,长1.5-3cm,直径1.5-2cm;主根下端分出侧根5-10余条,外形弯曲,长短不一,长3-10cm不等,直径0.2-1cm。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,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横向椭圆形皮孔。主根顶端平截,中央为凹陷的茎痕,表面有横纹。质脆易折断,断面平坦,皮部白色或黄白色,有多数油室及裂隙,形成层环棕色,木部黄色或黄棕色,有多数油室及裂隙,形成层环棕色,木部黄白色或黄棕色,射线密集。具特殊芳香。味甜而后微苦、辛。[br]显微鉴别,根横切面:木栓层由2-4列扁平木栓细胞组成。皮层狭窄,有裂隙,有时可见少数小型分泌腔。韧皮部较宽广,油室类圆形,近形成层处的较小,射线宽至10多列细胞。形成层环状。木质部导管单个或2-3个成束,放射排列,木射线宽至10多列细胞。中央为初生木质部。[br]粉末特征:“浅黄棕色。1.淀粉粒众多,单粒呈类圆形或圆球形,直径4-30μm,脐点点状、短缝状、飞鸟状;复粒由2-9个分粒组成,大粒者隐约可见层纹。2.导管多为网纹,直径可达60μm,亦可见螺纹导管。3.木栓组织碎片淡黄色,呈长方形或多角形。4.油室或其碎片。
化学成分
植株含多糖。根中含有东当归果胶(angelica-pectin)A,根的挥发油,主要含藁本内酯(ligustilide),亚丁基苯酞(n-butylidenphthalide)川芎内酯(cnidilide),异川芎内酯(isocnidilide),烟酸(niacin),维生素B12,瑟丹交酯(sedanolide),叶酸(folic acid0,对聚伞花素(P-cymene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。[br]根、果含香柑内酯(bergapten),花椒毒素(xanthotoxin0,异茴芹香豆精(isopimpinellin)。[br]植物体的挥发性成分还有亚丁基苯酞(butytlidenephthalide0,丁在苯酞(butylphthalide),藁本内酯(ligustilide)。
药理作用
东当归煎剂(100%)可引起动情前期的未孕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兴奋,使收缩幅度明显加大,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。对孕早期大鼠离体子宫可明显增加平滑肌收缩的频离,但对收缩幅度的影响不明显。东当归3.3-66.7mg/ml可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,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。
性味
味辛;甘;性温
鉴别
理化鉴别,取药材粗颗粒0.2g,于试管中加入70%的乙醇液2ml,立即振摇,每隔10min振摇1次,浸渍1h,取上清液,点于滤纸上,干后二紫外灯254nm下观察,为蓝色荧光。
功能主治
活血;调经止痛;润燥滑肠。主血虚证;月经不调;痛经;经闭;产后腹痛;肠燥便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冬里麻
- 冻绿刺
- 东莨菪
- 东菊
- 地枇杷
- 赪桐
- 地羊鹊
- 地膏药
- 丁香
- 东紫堇
- 东风螺壳
- 冬青皮
- 地灵根
- 牛奶树子
- 大麦
- 构菌
- 巴戟天
- 连香树
- 美味牛肝
- 小红花
- 抽筋草
- 没药
- 化金丹
- 橘叶巴戟
- 扭筋草
- 小人参
- 铁扇子
- 网脉旋蒴苣苔
- 白榄根
- 干冬菜
- 缩砂蜜
- 秋牡丹根
- 大叶接骨藤
- 牛尾泡
- 戟叶瓦韦
- 毒芹根
- 芸香
- 薯莨
- 杨梅树
- 毛黐头婆
- 一把伞
- 地柏叶
- 车前草
- 刺南蛇藤
- 紫油木皮
- 打箭菊
- 狐心
- 锯叶竹节树
- 青蛙胆
- 黑萼棘豆
- 红马蹄草
- 茎花来江藤
- 乌苏里鼠李树皮
- 松根
- 鹳骨
- 大烟锅草
- 三块瓦
- 华东瓶蕨
- 丁蛎
- 东风草
- 单根木
- 地瓜
- 地瓜根
- 婆罗门皂荚
- 金瓜核
- 丁香露
- 东风橘根
- 地草果
- 冬瓜藤
- 冬青子
- 长刺卫矛
- 鱼腥草
- 吊罗果
- 丁香根
- 丁茄
- 单刀根
- 刺苞南蛇藤
- 肖菝葜
- 美丽胡枝子花
- 臭灵丹
- 心叶忽布
- 九翅豆蔻
- 鸡嗉子根
- 西藏鸡爪草
- 五脉绿绒蒿花
- 紫金牛根
- 广石豆兰
- 网脉橐吾
- 小肺筋草
- 十萼茄
- 山漆树
- 黄花远志
- 蒲黄滓
- 野胡萝卜根
- 拟缺香茶菜
- 白毛草
- 粗糠柴
- 伤寒头
- 降真香
- 可爱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