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头菌
《中华本草》:青头菌
拼音注音
Qīnɡ Tóu Jūn
别名
青面子菌、青面子、黤面子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红菇科真菌绿红菇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ussula Virescens (Schaeff.) Fr.[Agari-cus virescens Schaeff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雨后采摘,去掉泥沙,晒干备用。
原形态
菌盖宽3-10cm,扁半球形,后平展。成熟后中央下凹,浅绿色、灰绿色,表皮往往具深绿色斑块,且多龟裂,盖缘条纹放射状,极明显。菌肉白色。菌褶白色,直生。褶间近盖处有横脉相连。菌柄长2-10cm,粗0.5-2cm,白色。孢子透明,6.1-9μm×5.2-7μm。近球形、卵圆形,有小疣,连成微细不完整的网纹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针、阔叶混交林下。初茬菌,部分人食后有幻觉现象,但无毒。夏、秋季单生或群生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菌盖扁球形,或平展且中央稍下凹,直径3-10cm,暗绿色或灰绿色,表面具深绿色斑状,龟裂,边缘有条纹。菌肉白色。菌褶较密,有分叉,白色,褶间具横脉。菌柄圆柱形,长2-9.5m,直径0.5-2cm,白色,中实或松软。
化学成分
子实体内含丰富的蛋白质、磷、钙、铁和硫胺素等。
药理作用
青头菌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均为70%。
性味
甘;微酸;性寒
功能主治
清肝明目;理气解郁。主肝热目赤;目暗不明;妇女肝郁内热;胸闷不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;或入丸、散。
注意
《滇南本草图说》:“不可多食。”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猪毛针
- 羊髓
- 雷公藤
- 狐心
- 堇宝莲叶
- 三十六荡
- 双飞蝴蝶
- 红花点地梅
- 大草乌
- 罗锅底
- 山黄菊
- 鸡爪芹
- 棵麻
- 披针叶兔耳风
- 红须须
- 淡菜
- 山小橘
- 丝茅七
- 长梗千里光
- 牛蒡子
- 太阳海星
- 扇子七
- 牌楼七
- 大黑头草
- 人参子
- 太白花
- 下田菊
- 牛肋巴
- 华东瓶蕨
- 冬瓜
- 香果树
- 云南美登木
- 黄精
- 吉笼草
- 苦树皮
- 火秧竻蕊
- 鹊豆
- 云南莲座蕨
- 牛尾独活
- 柿木皮
- 清香桂
- 雁来红
- 九节风
- 黄杨木叶
- 苜蓿根
- 一口红
- 青箭杆草
- 三角泡
- 阔叶赤车使者
- 猴骨
- 柿霜
- 八角莲
- 山桃树皮
- 野梨枝叶
- 苦油木
- 石床
- 白螺蛳壳
- 红牛皮菜
- 戎盐
- 砂仁壳
- 天荞麦根
- 野大豆
- 冬瓜子
- 牛耳大黄
- 三七
- 野罂粟
- 翠羽草
- 川楝子
- 墨汁鬼伞
- 贵州卷柏
- 桃枝
- 金钱橘饼
- 腽肭脐
- 山肉桂
- 苦玄参
- 七角白蔹
- 苦草
- 铁鞭草
- 莲须
- 薄荷素油
- 水百合
- 小金樱
- 仙人掌
- 蛞蝓
- 盐肤子
- 蓝桉
- 葛谷
- 郁金
- 清风藤
- 隔山消
- 椴树根
- 珂
- 海鹞鱼
- 眼睛草
- 龙角
- 牡荆子
- 蓝叶藤
- 赤楠蒲桃叶
- 麻柳树根
- 鲜地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