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丹参
《中华本草》:土丹参
拼音注音
Tǔ Dān Shē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荞麦地鼠尾草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lvia kiaometiensis Levl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除去茎叶及杂质,晒干。
原形态
荞麦地鼠尾草,多年生草本,高20-50cm。茎四棱形,具槽,被黄褐色柔毛。主根条状伸长,长达40cm,粗达2.5cm,扭曲状,木质,外皮剥落显红色。叶对生;叶柄长9-21cm,被毛;叶片卵圆形,长4-15cm,宽2-10cm,先端锐尖,基部以形,边缘具圆齿,苤薄纸质,布满黄褐色腺点。轮伞花序,每轮2-4花,组成顶生总状或总状圆锥花序;苞片宽卵圆形,全缘,具缘毛,花梗长约3mm;花萼窄钟状或钟形,二唇形,唇裂不及萼长1/3,下唇与上唇近等长;花冠紫褐色或红色,冠筒圆柱状,冠檐二唇形;能育雄蕊伸至上唇,花丝扁平;花柱与花冠上唇等长,先端2浅裂。小坚果暗褐色,倒卵圆形,先端圆,背部具条纹。花期5-11月,果期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荒野、草地、山坡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、四川。
化学成分
根含丹参酮(tanshinone)Ⅰ、ⅡA,亚甲基丹参醌(methylene tanshiquinone),原儿茶醛(protocatechualdehyde)。
药理作用
土丹参水溶性部位射液以相当于30g/(生药)/kg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,给药后1.5h可见土丹参极显着提高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。
性味
味苦;性微寒
功能主治
活血调经;化瘀止痛。主月经不调;痛经;经闭;产后瘀阴腹痛;肝脾肿大;关节痛;胸绞痛;心悸;失眠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;或入丸、散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玳瑁
- 绿段草
- 苹婆
- 朱顶红
- 藤商陆
- 梨
- 轮叶景天
- 白草根
- 花生衣
- 两指剑
- 蜗牛
- 亚泵礴
- 荩草
- 岩檀香
- 马蔺子
- 胡颓子根
- 十两叶
- 吹风藤
- 屎咕咕
- 祁州一枝蒿
- 黑老头
- 象皮木
- 鸡肾草
- 黑大豆花
- 蓝叶藤
- 青木香
- 海柳
- 刺黄连
- 风箱树花
- 地涌金莲
- 蘽根
- 箭叶蓼
- 川木通
- 铅丹
- 红叶木姜子根
- 接骨草
- 苦竹叶
- 黑草
- 獾油
- 野菰
- 刺梨根
- 螳螂
- 含羞草
- 螳螂跌打
- 刺苋菜
- 凉伞盖珍珠
- 蓬莱草
- 百灵草
- 构菌
- 尖顶地星
- 花生壳
- 马尾伸筋
- 麻柳树根
- 草柏枝
- 五月霜
- 刺蒺藜
- 芫花
- 黄荆
- 昏鸡头
- 赤火绳
- 假苦瓜
- 米油
- 梨果榕
- 茴香虫
- 异叶米口袋
- 胆星
- 景天三七根
- 川牛膝
- 鸡血七
- 大麦苗
- 水马桑
- 狗肾
- 亮叶桦
- 芙蓉花
- 苦木
- 碎米柴
- 鸡爪竻
- 地莓子
- 草木王
- 鼠妇
- 铁落
- 黄颡鱼涎
- 九龙藤
- 丹参
- 虎尾草
- 南鹤虱
- 山白菊
- 天麻茎叶
- 苋实
- 白刺
- 松下兰
- 峨屏草
- 乌榄核
- 橘皮
- 海龟
- 石瓜子莲
- 酸水草
- 铁棒锤
- 鳕鱼鳔
- 山芝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