娃娃拳
《中华本草》:娃娃拳
拼音注音
Wá Wɑ Quán
别名
孩儿拳头、麻糖果、拗山皮、棉筋条、山络麻、狗糜子、串果崽子、狗肾子、夹板子、月亮皮、葛荆麻。
英文名
Root of Bilobed Grewia
出处
出自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椴树科植物扁担杆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rewia biloba G.Don[G.glabrescens Benth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扁担杆 灌木或小乔木,高1-4m。多分枝,嫩枝被粗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4-8mm,被粗毛;托叶钻形,长3-4mm;叶片薄革质,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,长4-9cm,宽2.5-4cm,先端锐尖,基部楔形或钝,两面有稀疏星状粗毛,边缘有细锯齿;基出脉3条,两侧脉上行过半,中脉有侧脉3-5对。聚伞花序腋生,多花,花序柄长不到1cm;花柄长3-6mm;苞片钻形,长3-5mm;萼片狭长圆形,长4-7mm,外面被毛,内面无毛;花瓣长1-1.5mm;雌雄蕊柄长约0.5mm,有毛;雄蕊长2mm;子房有毛,花柱与萼片平齐,柱头扩大,盘状,有浅裂。核果红色,有2-4颗分核。花期5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丘陵或低山路边草地、灌丛或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甘;苦;温
归经
肝;脾;胃经
功能主治
健脾益气;祛风除湿;固精止带。主脾虚食少;久脱肛;小儿疳积;蛔虫病;风湿痹痛;遗精;崩漏;带下;子宫脱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复方
①治脾弱食少:娃娃拳、老虎姜、莪参、寿星柑。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 ②治气痞(胸痞胀满):拗山皮枝、叶各一两五钱。煨水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 ③治风湿:拗山皮枝、松叶各十两。煨水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 ④治小儿疳积及妇女崩带:扁担杆子枝、叶三至五钱,仙鹤草、豨莶、高梁泡根各五至六钱。水煎,冲红糖,早晚饭前各服一次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各家论述
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健脾养血。治小儿疳气体弱及妇女崩带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娃娃拳
拼音注音
Wá Wɑ Quán
别名
扁担杆子(《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》),麻糖果(《四川中药志》),拗山皮(《贵州草药》),棉筋条、山络麻、狗糜子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。
出处
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
来源
为椴树科植物扁担杆的根、茎、叶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落叶灌木,高达2.5米,小枝有星状毛。单叶互生,卵形、菱状卵形至菱状披针形,长5~12厘米,宽2.5~7厘米,先端渐尖或急尖,基部圆或楔形,边缘有不整齐重锯齿,上面粗糙,下面有稀疏星状毛或稠密星状毛;托叶线形;叶柄长3~10毫米。花黄白色,径1~1.5厘米,由5~8朵成伞形花序,与叶对生;花序梗长5~25毫米,花梗长3~6毫米;萼片5,长圆状披针形,密被星状毛;花瓣5,长仅萼片的1/3;雄蕊多数,分离;子房5室,柱头5裂。核果橙红色或红色,2~4裂,有时仅有一个心皮发育成果实。花期6~7月。果期8~9月。
生境分布
分布河北、河南、甘肃、陕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江西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①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温,味甘苦,无毒。"
②《贵州草药》:"味辛,性温。"
功能主治
治脾虚食少,胸痞腹胀,妇女崩带,小儿疳积。
①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健脾养血。治小儿疳气体弱及妇女崩带。"
②《贵州草药》:"祛风除湿,理气消痞。"
用法用量
内服,煎汤,3~5钱。
复方
①治脾弱食少:娃娃拳。老虎姜、莪参,寿星柑。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②治气痞(胸痞胀满):拗山皮枝、叶各一两五钱。煨水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
③治风湿:拗山皮枝、松叶各一两。煨水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
④治小儿疳积及妇女崩带:扁担杆子枝、叶三至五钱,仙鹤草、豨莶、高梁泡根各五至六钱。水煎,冲红糖,早晚饭前各服一次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箭杆七
- 螳螂
- 岩檀香
- 鲨鱼心
- 九龙藤
- 刺梨根
- 刺蒺藜
- 扭筋草
- 黄花小二仙草
- 岗梅
- 水枇杷
- 两指剑
- 裂叶秋海棠
- 鳕鱼鳔
- 芫花
- 薤白
- 绵萆薢
- 蓬莱草
- 酒糟
- 榕树皮
- 地筋
- 野大豆藤
- 赛繁缕
- 獾油
- 柳杉
- 和合草
- 浮萍
- 丁香蓼
- 寸金草
- 穬麦蘖
- 六道木
- 芨芨草
- 长春花
- 龙须草
- 过岗龙
- 橘皮
- 浮海石
- 含羞草
- 菰
- 芙蓉花
- 风化硝
- 蛇王藤
- 黄颡鱼涎
- 一点血
- 松下兰
- 粳谷奴
- 野西瓜苗
- 狗肾
- 花皮胶藤
- 斩龙草
- 黄鳝
- 玄精石
- 干岩矸
- 花生壳
- 乌榄核
- 梨
- 鸡屎白
- 刺芋
- 蛇疙瘩
- 酸水草
- 风毛菊
- 砂漏芦根
- 接骨草
- 亚泵礴
- 臭矢菜
- 箭叶蓼
- 猕猴桃藤中汁
- 猫骨
- 止血扇菇
- 三点金草
- 金不换
- 屎咕咕
- 狗脚迹
- 风湿木
- 狼油
- 金剪刀草
- 骆驼黄
- 鸭嘴花
- 亮叶桦
- 炙红芪
- 荚蒾子
- 石壁莲
- 鸡肠狼毒
- 尖顶地星
- 台湾榕
- 红毛草
- 骆驼蹄瓣
- 鱼脑石
- 水晶兰
- 蝈蝈
- 龙血树
- 鬼毛针
- 鸡雪莲
- 祁州一枝蒿
- 金钱白花蛇
- 赤胫散
- 天竺黄
- 朱顶红
- 百步还阳丹
- 礜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