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苏麻
《*辞典》:野苏麻
拼音注音
Yě Sū Má
别名
野藿香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唇形科植物细锥香茶菜的全草。秋后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直立草本。茎四方形,紫红色,具毛。叶对生,卵形,先端渐尖,基部近于平截,下延成柄,有翼,边缘有锯齿,齿端有突点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,两面均被细毛;叶柄长。圆锥花序;花紫红色;花萼5裂;花冠唇形,下唇较上唇为长,船形,全缘,上唇4裂,裂片反折;雄蕊4,其中2枚较长,微伸出花冠。
生境分布
生于土坎、山地阴处。分布江苏、浙江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及西南。
性味
性微温,味苦辛。
功能主治
解表散寒,除风湿。
复方
①治风寒感冒:野苏麻、橙子壳、阳雀花根、地榆、金银花各三钱。煎水服。
②治呕吐、腹泻:野苏麻、紫苏、炮美各三钱,阎王刺五钱。煎水服。
③治风湿(麻木、疮痒):野苏麻、金银花藤、野花椒(全草)各一把,煎水洗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夏蜡梅
- 合萌叶
- 桑叶露
- 山羊耳
- 西瓜子仁
- 瞿麦
- 小喇叭
- 刺桐花
- 水皂角子
- 六月雪叶
- 藜
- 山花生
- 多脉鹅耳枥
- 驴头
- 木麻黄
- 黑风散
- 泡桐
- 海月壳
- 石楠根
- 岩五加
- 芦子
- 金鱼
- 龙脑香子
- 肉苁蓉
- 赤胫散
- 车前子
- 白背叶根
- 地肤子
- 鲂鱼
- 旱田草
- 牡狗阴茎
- 江珧柱
- 回心草
- 虎杖叶
- 草柏枝
- 大黄
- 杉木油
- 新疆羌活
- 藕
- 山桂皮
- 草灵脂
- 蒙自木蓝
- 赤扬
- 金槐
- 姜味草
- 天脚板
- 多刺绿绒蒿
- 蒴莲
- 木蹄
- 密脉鹅掌柴
- 破头风
- 空心花
- 箭叶蓼
- 猫肝
- 绿豆皮
- 小叶云实
- 黄麻叶
- 栝楼皮
- 刺梨根
- 小红藤
- 茯神木
- 野漆树根
- 覆盆子
- 一匹草
- 红娘子
- 饭团藤
- 绵萆薢
- 马尾伸筋
- 麻栎
- 一点红
- 风藤草
- 蕨
- 南牡蒿
- 树茭瓜果
- 过山风
- 卷耳
- 鱼脑石
- 兰花参
- 披针骨牌蕨
- 西洋菜干
- 锈毛旋蒴苣苔
- 小叶鹅掌柴
- 黄秋葵叶
- 柏枝节
- 丛枝蓼
- 常春藤
- 熏衣草
- 毛叶白粉藤
- 上山龙
- 莲须
- 树茭瓜
- 滑背草鞋
- 蚂蚁上树
- 矮脚苦蒿
- 西藏花椒
- 广布柳叶菜
- 栗柄金粉蕨
- 飞天蠄蟧
- 油茶子
- 闭鞘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