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羚角
《中华本草》:原羚角
拼音注音
Yuán Línɡ Jiǎo
别名
小羚羊、西藏黄羊、西藏原羚、普氏原羚、滩黄羊
英文名
Chamois angle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牛科动物原羚、普氏原羚的角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Procapra Picticaudata Hodgson2.Procapra przewalskii Buchner采收和储藏:四季猎捕,取角,镑丝即成。
原形态
1.原羚,体形小于黄羊,体长一般在1.1m以下。耳短而尖。四肢短小,蹄也小,尾极短。雄兽有角,角细长,由头部升起,弯向后方,略呈侧扁形;除尖端外均有环棱。角后有腺体1对。全身被棕灰色的毛,腹面白色。臀部有明显的大白斑,其周围为锈棕色。尾黑色与锈棕色相混。2.普氏原羚,外形似黄羊,体长约1m,界于黄羊与原羚之间。体色亦与黄羊、原羚相仿,唯其独特之处是一对角尖明显地往内侧钩曲,不同于黄羊及原羚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栖息于高原地区荒漠草原地带。2.栖息于较平缓的草原地区,一般不上山坡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内蒙古、青海、甘肃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2.分布于内蒙古、青海、甘肃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原羚角细长,略呈侧扁形。角上除尖端部分外,均长有环棱,棱多而窄,横棱且深。
性味
味咸;苦;性平
归经
心;肝经
功能主治
涩肠止泻。主久泻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1-3g。
各家论述
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有清热解毒、平肝息风之功能。主治痫症,中风、小儿惊风、温热病等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稗子
- 对叉疔药
- 翠羽草
- 钓鱼竿
- 褐云玛瑙螺
- 马蝗果
- 水蛭
- 角蒿
- 饭包草
- 翅果藤
- 芦荟花
- 蜈蚣萍
- 石斛
- 水苦荬
- 苍白秤钩风
- 十两叶
- 桐油
- 苦参
- 石见穿
- 麻鱼肉
- 方儿茶
- 荠菜子
- 荷包牡丹根
- 长前胡
- 风箱树
- 苜蓿根
- 野靛青
- 大麻疙瘩
- 翠蓝草
- 翅卫矛
- 红木耳
- 紫弹树枝
- 石蛇
- 青酒缸
- 紫玉簪
- 羊黄
- 秤砣梨根
- 山芭蕉子
- 多鳞鳞毛蕨
- 鹿蹄肉
- 箬叶
- 树花
- 鲱鱼籽
- 秤杆草
- 紫花芥子
- 粘毛黄花菍
- 猪苓
- 大草乌
- 广西过路黄
- 大皂角
- 小茅香
- 箭杆七
- 小青藤香
- 水田碎米荠
- 白木
- 臭冷杉
- 秤钩风
- 鼋甲
- 百味叶
- 三出叶委陵菜
- 剑叶耳草
- 穿石藤
- 穿根藤
- 翼核果
- 九里香
- 肥皂荚
- 夹竹桃
- 花蜘蛛
- 白冷草
- 红花青藤
- 黄海葵
- 台湾榕
- 百齿卫矛
- 臭菘种子
- 过路惊
- 石刁柏
- 粗叶耳草
- 大杜鹃
- 鸡脑
- 鳕鱼鳔
- 桃耳七
- 柳叶亚菊蒿
- 黄芽白菜
- 细叶防风
- 地柏枝
- 鲤鱼目
- 心叶风毛菊
- 柘木
- 滇绣球
- 雪上一枝蒿
- 三加皮
- 臭茉莉叶
- 两头尖
- 遍地金
- 刺楸
- 七里香
- 海仙人掌
- 剑麻
- 长叶丹参
- 臭油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