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季花叶
《中华本草》:月季花叶
拼音注音
Yuè Jì Huā Yè
别名
月季叶
英文名
leaf of Chinese Rose
出处
出自《湖南药物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月季花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osa chinensis Jacq.采收和储藏:春至秋季,枝叶茂盛时采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月季花 矮小直立灌木。小枝粗壮而略带钩状的皮刺或无刺。羽状复叶,小叶3-5,宽卵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2-6cm,宽1-3cm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边缘有锐锯齿;两面无毛;叶柄及叶轴疏生皮刺及腺毛,托叶大部附生于叶柄上,边缘有腺毛或羽裂。花单生或数朵聚生成伞房状;花梗长,散生短腺毛;萼片卵形,先端尾尖,羽裂,边缘有腺毛;花瓣红色或玫瑰色,重瓣,直径约5cm,微香;花柱分离,子房被柔毛。果卵圆形或梨形,长1.5-2cm,红色。萼片宿存。花期4-9月。果期6-11月。
生境分布
我国各地普遍栽培。
形状
叶为羽状复生叶,小叶3-5片,有的仅小叶入药。叶片宽卵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2-6cm,宽1.5-3cm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边缘有锐锯齿,两面光滑无毛,质较硬,有皱缩。叶柄和叶轴散生小皮刺。气微,味微涩。
性味
微苦;平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活血消肿,解毒,止血。主疮疡肿毒,瘰疬,跌打损伤,腰膝肿痛,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外用:适量,嫩叶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国药的药理学》:止血消肿,捣敷创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月季花叶
拼音注音
Yuè Jì Huā Yè
出处
《湖南药物志》
来源
蔷薇科植物月季花的叶。
原形态
详"月季花"条。
功能主治
活血消肿。治瘰疬,跌打创伤,血瘀肿痛。
《国药的药理学》:"止血消肿,捣敷创伤。"
复方
①治瘰疬未破:月季花头二钱,沉香五钱,芫花(炒)三钱。碎剉,入大鲫鱼腹中,就以鱼肠封固,酒水各一盏,煮熟食之。(《谈野翁试验方》)
②治筋骨疼痛,腰膝肿痛,跌打损伤:月季花嫩叶捣烂敷患处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乌蛇皮
- 大靛根
- 密花美登木
- 羊蹄甲
- 药用狗牙花
- 浙雁皮
- 公鱼
- 独脚柑
- 腰骨藤
- 黑皮跌打
- 美味牛肝
- 羊黄
- 樱草根
- 豨莶果
- 桑叶汁
- 锥栗
- 凤丫草
- 地磨薯
- 桑芽
- 紫荆果
- 罗布麻叶
- 树甘草
- 孔雀草
- 水白蜡树皮
- 鼠肾
- 石南藤
- 虾壳钱
- 榅桲皮
- 土连翘
- 樟木子
- 藁本
- 虾子花叶
- 茵陈蒿
- 翡翠
- 羊胎
- 白绒草
- 苦竹笋
- 老白花
- 女贞子
- 罗平蓟
- 血满草
- 地梭罗
- 独叶一枝花
- 荠宁
- 披针叶兔耳风
- 董棕粉
- 水牛尾
- 蜻蜒兰
- 千金花
- 滇白芷
- 峨山雪莲花
- 椴树根
- 杜仲藤
- 独花兰
- 二色补血草
- 滇海水仙花
- 豆瓣七
- 铁马豆
- 独椒
- 独叶岩珠
- 蝴蝶花
- 凤眼果树皮
- 鹅掌楸根
- 马牙贯众
- 猪毛蕨
- 独脚乌桕叶
- 滇绿豆
- 短齿楼梯草
- 钓鱼秆
- 短体鳗
- 杜衡
- 杜茎山
- 杜鹃花叶
- 鹅掌楸
- 凤眼果壳
- 分枝火绒草
- 峨山草乌
- 滇藏方枝柏
- 煅石膏
- 跌破勒
- 九仙草
- 杜鹃花
- 滇獐牙菜
- 独角芋
- 仙茅
- 豆叶七
- 牛奶树
- 乌苏里鼠李树皮
- 风花菜
- 独脚乌桕
- 稻芽
- 钓杆柴
- 独蕨萁
- 调羹树
- 杜鹃兰
- 滇苦菜
- 淡竹叶
- 铁海棠花
- 短叶锦鸡儿
- 马鞍藤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