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竹笋
《中华本草》:刺竹笋
拼音注音
Cì Zhú Sǔn
别名
箣竹、竻竹笋、竹笋
英文名
shoot of Chinese Thorny Bamboo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。《本草纲目》:刺竹笋,生交、广中。丛生,大者围二尺,枝节皆有刺,根大如车辐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箣竹的苗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ambusa sinospinosa Mc Clure采收和储藏:5-6月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高大竹类。竿高15-24m,直径8-15cm,尾梢略弯;节间长20-26cm,常光滑无毛,惟其基部1、2节常于节下环生1圈灰白色绢毛;节处稍突起,解箨后在其箨环上暂时留有1圈稠密的暗棕色刺毛;分校常自竿基部第1、2节上即开始,竿下部的为高大竹类。竿高15-24cm,直径8-15cm,尾梢略弯;节间长20-26cm,常光滑无毛,惟其基部1、2节常于节下环生1圈灰白色绢毛;节处稍突起,解箨后在其箨环上暂留有1圈稠密的暗棕色刺毛;分枝常自竿基部第1、2节上即开始,竿下部的为单技,向下弯供,其上的小枝多短缩为硬刺,且相互交织而成密刺丛,竿中上部分枝为3至数枚丛生。箨鞘迟落,革质,近底缘处密生暗棕色刺毛,先端近截形;箨耳近相等,长圆形至倒卵形,有波状皱褶,腹面密被糙硬毛,边缘具繸毛;像舌高3-5mm,边缘齿裂并被流苏状毛;箨片直立或外展,卵形。叶鞘近无毛,边缘一侧被短纤毛;耳叶不甚发达,卵形至狭卵形,边缘具数条波曲状或劲直的繸毛;叶舌高约0.5mm,先端斜截形,全线,被极短的纤毛;叶片线状披针形,长7-17cm,宽12-16mm,先端渐尖,基部近圆形。假小穗线状披外形,长达4cm,单生或数枚簇生于花枝各节;先出叶先端钝,脊上密被短纤毛;具芽胞片3-5片,狭三角形或近卵形,无毛;小穗含两性小花6-12朵;小穗轴节间长2-4mm,远离内稃的一面圆拱而被白毛,另一面则扁平而无毛,先端被短纤毛;颖常缺;外稃卵状长圆形,长5-9.5mm,先端钝急尖,多脉;内停通常稍长于外稃,具2脊,脊上被短纤毛,脊间3-5脉;鳞被3,不相等,倒卵形,长约1.4mm,边缘密生纤毛;花丝分离,花药先端钝;子房狭窄,先端增厚而被短硬毛,花柱细长,被短硬毛,柱头3分,羽毛状。笋期5-6月,花期8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河流两岸或村落附近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、西南诸地。亦有栽培。
性味
苦;甘;凉
功能主治
清肠止痢;消积。主痢疾;消化不良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注意
赞宁《竹谱》:“食之落人发。”(引自《纲目》)
各家论述
《岭南采药录》:治竹木刺入肉:竻竹笋、酒精、车前子、盐,同捣敷患处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刺竹笋
拼音注音
Cì Zhú Sǔn
别名
芳竹笋(《岭南采药录》)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禾本科植物箣竹的苗。
原形态
箣竹(赞宁《笋谱》),又名:竻竹、答黎竹、樆竹、筥竹(《竹谱详录》),车角竹、大竹、车筒竹、麻竹、大竻麻竹、水竻竹、箣楠竹。
高大竹类,秆高10~24米,径5~15厘米,节间长约30厘米,中空甚细。箨环密生棕色刺毛;箨鞘厚革质,矩形或长三角形,背面基部有刺毛;箨耳左右略相等;箨舌边缘具缝毛;箨叶宿存,三角形,正面具棕黑色小刺毛。枝条有2~3刺;小枝有叶6~8枚;叶鞘长2.5~5厘米,鞘口处有灰色易落之缝毛数条;叶舌截平头,有时先端有繸毛;叶片细长披针形,长6~20厘米,宽6~20毫米,基部急缩成1~3毫米长之叶柄,背面微有短毛,次脉4~7对,小横脉不显著,叶缘粗糙或一边近于平滑。小穗簇生,密集,基部有糠状鳞片,含4~12花,黄绿色或淡绿色;颖顶端尖锐,无毛,外稃卵形兼披针形,无毛;内稃,具2脊,鳞被3片,边缘有白色长纤毛;雄蕊6,花药长4毫米,花药隔之先端可呈小笔毫状;子房先端被刺毛,花柱1枚,柱头3枚,羽毛状。笋期5~6月。花期8~12月。
生境分布
通常栽培于向阳山坡或河流沿岸之较高处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苦。
①《竹谱详录》:"甘苦,有小毒。"
②《岭南采药录》:"味苦。"
功能主治
《岭南采药录》:"治竹木刺入肉:竻竹笋、酒糟、车前子、盐,同捣敷患处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蓝翠雀花
- 木防己
- 灰树花
- 五裂槭
- 黄颡鱼颊骨
- 乌鱼蛋
- 乌鸦胆
- 手参
- 梧桐
- 岩泽兰
- 西南槐树
- 石梓
- 烟梦花
- 黄花地桃花
- 鹿胆
- 梨树根
- 砂仁壳
- 焰爵床
- 北细辛
- 钩藤根
- 石头菜
- 鸡毛菜
- 铁线草
- 土羌活
- 鹿角霜
- 黄鳝藤
- 两广瘤足蕨
- 益母草
- 胡桃青皮
- 黄接骨丹
- 山梅花
- 藏山药
- 橙叶
- 梧桐根
- 韭根
- 土附子
- 岩豆藤根
- 鮠鱼
- 紫花鱼灯草
- 鹿茸草
- 牛耳大黄
- 金钮扣
- 黄栎
- 柄果槲寄生
- 直立婆婆纳
- 百灵草
- 南天竹梗
- 鳝鱼骨
- 乱角莲
- 相思子
- 岩石羊
- 衣鱼
- 心叶秋海棠
- 番杏
- 鸽卵
- 虎牙
- 小木通
- 野鹅脚板
- 红皮云杉
- 蘡薁
- 大山黧豆
- 青刺尖
- 湖北海棠根
- 岩葱
- 南亚新木姜
- 柏子仁
- 鲤鱼目
- 车前状垂头菊
- 梨枝
- 石榴花
- 南方荚蒾
- 红酸杆
- 墨汁鬼伞
- 白矾
- 小叶眼树莲
- 莨菪
- 邪蒿
- 蝙蝠草
- 毛菊苣
- 毛叶柿叶
- 吴茱萸叶
- 柿花
- 山油柑果实
- 梅叶
- 柳叶见血飞
- 山慈姑叶
- 白鸡屎藤
- 石刁柏
- 胡枝子根
- 山樱桃
- 瓢瓜
- 钓樟枝叶
- 糠谷老
- 翠雀花
- 黄蜀葵
- 箭杆七
- 金线风
- 牛靥
- 羊胎
- 黄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