灌木蒲桃
《中华本草》:灌木蒲桃
拼音注音
Guàn Mù Pú Táo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桃金娘科植物簇花蒲桃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yzygium fruticosrm(Roxb.)DC.[Eugenia fruticosa Roxb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切段,晒干。
原形态
簇花蒲桃 乔木,高达12m。嫩枝压扁或有槽,干后暗褐色,老枝灰白色。叶对生;叶柄长1-1.5cm;叶片薄革质,狭椭圆形至椭圆形,长9-13cm,宽3.5-5.5cm,先端渐尖,基部阔楔形或略圆,上面干后褐色,发亮,多腺点,下面红褐色,多腺点;羽状脉多而密。圆锥花序生于无叶老枝上,长4-7cm;花无梗,5-7朵簇生;萼管倒圆锥形,长2-2.5mm,萼齿不明显;花瓣4,分离,圆形,宽1-1.5mm,雄蕊多数,长1.5-2.5mm;子房下位,花柱与雄蕊等长。果实球形,直径6mm,成熟时红色。种子1颗。花期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海拔疏林或荒地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辛;性平
功能主治
驱蛔。主蛔虫腹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;或入丸、散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滇茵陈
- 支柱蓼
- 白果
- 鱼尾葵根
- 桔梗
- 黔桂醉魂藤
- 看麦娘
- 通城虎
- 蚌壳草
- 豹子眼睛花
- 鸨油
- 霸王七
- 鞭打绣球
- 逼血雷
- 霸王鞭
- 荸荠
- 篦子草
- 薄雪火绒草
- 蚌兰花
- 薄荷素油
- 鳖头
- 芭蕉油
- 豹肉
- 饱饭花
- 芭茅
- 薄荷脑
- 蓖麻蚕
- 鼻烟
- 碎骨红
- 贝母兰
- 芭蕉花
- 荜茇
- 蚌壳草根
- 鳖甲胶
- 贝子
- 薜荔
- 芭蕉叶
- 补骨脂
- 荜澄茄
- 鳖肉
- 荃皮
- 背花疮
- 芭茅果
- 皂荚
- 蓖麻
- 笔筒草
- 篦齿蒿
- 蝙蝠葛叶
- 败火草
- 蓖麻油
- 蚌泪
- 蝙蝠葛
- 雷公藤
- 淫羊藿
- 牛胆参
- 鼻血雷
- 榕树果
- 鞭叶铁线蕨
- 泡泡草
- 薄叶卷柏
- 笔管榕
- 野西瓜苗
- 悬钩子
- 蝙蝠藤
- 竹节草
- 玉簪花
- 香附
- 海蚯蚓
- 蝙蝠草
- 水黄杨木
- 透明草
- 紫葛
- 粟米草
- 石楠
- 树舌
- 树韭菜
- 梓实
- 血党
- 西洋菜干
- 山野豌豆
- 树地瓜
- 菟丝子
- 苦生叶
- 阔叶石韦
- 虎尾草
- 蜈蚣萍
- 细叶乌蔹莓
- 通骨消茎叶
- 楸子
- 痰火草
- 冷水花
- 猴樟
- 三枝枪
- 海金沙
- 榕须
- 马兰
- 叩头虫
- 鳞片水麻
- 苦艾
- 君迁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