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花子
《*辞典》:红花子
拼音注音
Hónɡ Huā Zǐ
别名
红蓝子(《广利方》),白平子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。
出处
《本草图经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红花的果实。
生境分布
产江苏等地。
形状
瘦果,长7~8毫米,宽6~7毫米,厚4~5毫米,呈倒卵圆形,外面白色而光滑,具4条肋,前端截形,四角鼓起,中央微凸,基脚钝而狭,侧面有一凹点。果壳坚脆,里面黑褐色而有光泽。种子淡黄白色,充满胚乳;切面白色,角质状,无甚气味,嚼之略有油样感。
化学成分
种子含油30.2%,种仁含油45~49%。种子油中含亚油酸73.6~78.0%、油酸12.0~15.2%,及肉豆蔻酸、棕榈酸、硬脂酸、棕榈油酸;去油的种仁含蛋白质61.5~63.4%。
功能主治
活血解毒。治痘出不快,妇女血气瘀滞腹痛。
①《开宝本草》:"吞数颗,主天行疮子不出。"
②《本草图经》:"主产后血病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或入丸、散。
复方
①治斑豆疮出不快:红花子一合。捶碎,水半升,煎百沸,去滓,分减服之。(《伤寒总病论》红花汤)
②治腹内血气刺痛:红蓝子一升,捣碎,以无灰酒一大升八合拌了,曝令干,重捣蜜丸如桐子大。空腹酒下四十丸。(《本草图经》)
③治女子中风,血热烦渴:红蓝子五大合。微熬,捣碎,旦日取半大匙,以水一升,煎取七合,去滓,细细咽之。(《广利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猪鬃草
- 草灵仙
- 杄木
- 哈士蟆
- 天浆壳
- 海非菜籽
- 黄瓜叶
- 伽蓝菜
- 芡实叶
- 香叶子
- 油胡桃
- 墙草
- 乌鸦翅羽
- 榅桲皮
- 雀梅藤
- 乌骨麻
- 小麦苗
- 盐麸树白皮
- 千年健
- 小药木
- 贴骨散
- 胡莲
- 犀角
- 臭黄皮
- 天韭
- 驴蹄
- 荷青花
- 瑞苓草
- 豪猪毛刺
- 铁海棠
- 杜鹃花果实
- 天仙果
- 倒触伞
- 赤甲红
- 薤叶
- 梧桐
- 雪参
- 厚叶贯众
- 海通
- 鳝鱼骨
- 大串连果
- 蓖麻根
- 梨树根
- 红娘子
- 李树胶
- 地筋
- 峨眉蕨贯众
- 大狗尾草
- 茨菇草
- 八宝茶
- 茅香
- 九牛造茎叶
- 红石耳
- 白花灯笼
- 红橡木子
- 蛇退
- 柿花
- 食盐
- 海萝
- 铜皮
- 鳕鱼
- 薇籽
- 牛皮
- 鮧鱼
- 塌菜
- 大青木
- 小飞扬草
- 虎骨胶
- 水莎草
- 普贤菜
- 陈冬菜卤汁
- 长叶紫珠
- 大田基黄
- 东北羊角芹
- 灵砂
- 虎图辣
- 定草根
- 獾骨
- 文蛤
- 矮杨梅皮
- 楸树
- 紫背金盘草
- 祁州一枝蒿
- 枇杷
- 斑鸠菊
- 荭草根
- 吐铁
- 野核桃仁
- 白细辛
- 无爷藤
- 鸦跖花
- 鸡爪簕
- 锥连栎
- 蜇虫
- 粘鱼须
- 黄杨子
- 桃奴
- 头巾草
- 火秧竻
- 鸡屎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