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爪草
《中华本草》:鸡爪草
拼音注音
Jī Zhuǎ Cǎo
英文名
Herb of Sharpfruit Calanthodes
出处
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鸡爪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lathodes oxycarpa Sprague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鸡爪草,多年生草本,高20-45cm,无毛。须根细长,密生犭色根毛。茎直立,不分枝或分枝。基生叶约3,具长柄;柄长6-10cm,基部有狭鞘;叶片轮廓五角形,长2-3cm,宽3.2-5cm,3全裂,中央全裂片宽菱形,3深裂,边缘有小裂片和锯齿,侧生全裂片斜扇形,不等2深裂,边缘有锯齿;茎生叶4,似基生叶,上部叶较小,有短柄。花单生茎顶或分枝顶端;花两性,直径1.8cm,无毛;萼片5,花瓣状,白色,倒卵形或椭圆形,长9-10mm,宽4-6mm,先端圆或钝;花瓣无;雄蕊多数,长3.5-7.5mm,花药长圆形,长1-2mm;心皮7-12,长5-6mm,背面基部稍呈囊状。蓇葖果,长7-14mm,宽约4.5mm,在背缝线中部以下有三角形突起。种子8-10,长约2mm,黑色,有光泽。花期5-6月,果期6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400-3200m的山地林下或草坡阴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西部、四川、云南西部。
性味
甘;辛;温
归经
肺;肝;脾经
功能主治
解表散寒;祛风除湿;消结。主外感风寒;风湿麻木;瘰疬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,或作酒剂。
各家论述
《四川中药志》:散寒表汗。治风湿麻木,鸡爪风,消瘰疬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鸡爪草
拼音注音
Jī Zhuǎ Cǎo
来源
毛茛科金莲花属植物云南金莲花Trollius yunnanensis (Franch.)Ulbr.的全草。秋季采集,晒干。
性味
甘、辛,温。
功能主治
解表,散寒,消结。用于外感风寒,风湿麻木,颈淋巴结结核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,水煎服,或作酒剂,或炖肉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鸡爪草
拼音注音
Jī Zhuǎ Cǎo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毛茛科植物鸡爪草的全草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20~45厘米。全株无毛。不分枝或上部分枝。基生叶约3;叶片五角形,长2~3厘米,宽3.5~5厘米,基部心形,3全裂,中央裂片宽菱形,3深裂,边缘具小裂片,侧生裂片斜扇形,不等地2深裂;茎生叶约4,似基生叶;具长柄。花单生于茎或分枝顶端;萼片5,白色,倒卵形或椭圆形,长9~10毫米,宽4~6毫米,顶端圆或钝;无花瓣;雄蕊多数,长2.5~5毫米;心皮7~12,具短柄。菁荚果黑褐色,长0.9~1.4厘米,宽约4.5毫米,在背缝线中部以下有三角形突起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地林下或草坡阴处。分布四川和湖北西部。
性味
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温,味甘辛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《四川中药志》:"散寒表汗。治风湿麻木,鸡爪风,消瘰疬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浸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鸬鹚(鸬鹚)
- 鸡骨菜
- 鸡骨香
- 鸡(土从)
- 龙舌草
- 鸡蛋参
- 鸡骨常山
- 鹿脂
- 鹿草
- 鹿角胶
- 鹿角霜
- 鸡冠参
- 鸡翎草
- 鹿血
- 鸡蛋壳
- 鸡骨柴叶
- 鹿梨
- 鹿髓
- 龙眼壳
- 龙葵子
- 鲛鱼
- 鸡公柴
- 麂子草
- 鳞衣草
- 鳢鱼肠
- 黎罗根
- 鸡肉
- 鸡血藤
- 龙眼梳
- 龙老根
- 龙脑香子
- 龙鳞草
- 鸡掌七
- 鸡腰果
- 鸡蛋果
- 鸡谷草
- 龙珠果
- 龙船乌泡
- 龙须藤
- 鸡嗉子
- 鸡爪七
- 麂肉
- 鹿头肉
- 鹿藿根
- 龙珠
- 鲫鱼头
- 密穗砖子苗
- 鸡油菌
- 鸡肉参
- 鸡肾参
- 龙头节肢蕨
- 鸡内金
- 鸡脚刺
- 庵闾
- 艾虎脑
- 鹿茸草
- 鹿蹄草
- 龙眼
- 龙须菜
- 龙齿
- 鸡卵草
- 鸡筋参
- 鹿胆
- 地筋
- 鸡肠狼毒
- 鹿耳韭
- 鹿蹄肉
- 龙常草
- 龙爪豆
- 龙胆草
- 龙胡子
- 鹿衔草
- 龙江风毛菊
- 龙眼根
- 鸡枞
- 鹿梨根皮
- 鼺鼠
- 葎草根
- 龙胆
- 鸡头
- 鸡血
- 鹿皮
- 鸡脚莲
- 蓝叶藤
- 降香
- 鲛鱼翅
- 鲫鱼子
- 鸡毛狗
- 鸡肾草
- 鸡脚草乌
- 鸬鹚肉
- 鹿角
- 鸡大腿
- 鸡肠
- 鹿胎
- 黎豆
- 鸡眼草
- 鹿筋
- 龙头草
- 龙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