蓝锡莎菊
《中华本草》:蓝锡莎菊
拼音注音
Lán Xī Shā Jú
别名
兰锡莎菊、苦参、锡砂菊、蓝花岩参、犁头尖、犁头草
英文名
Sow thisle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;云南中草药:据说本品可治糖尿病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蓝锡莎菊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cerbita cyanea (D. Dib) Beauv.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收,切片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蓝锡莎菊 多年生草本,高约50cm。主根圆锥形,分叉,并生子根,其上着生细须根。茎直立。单叶互生;叶柄有凹槽,基部扩大;叶形变化较大;卵状戟形或三角形,长4-8cm,宽2.5-6cm,有时羽裂或全裂,裂片1-4枚或更多,叶缘有不规则锯齿。圆锥花序呈伞房花序式排列;总苞常较宽。半滑或有小粗毛;花冠蓝色。瘦果狭窄,逐渐收缩呈一短喙。花、果期6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疏林下、草丛中或为栽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贵州、云南及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平
功能主治
健脾和胃。主胃炎;胃;十二指肠溃疡;食欲不振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;或研末,每次1-1.5g。
复方
治食积饱胀: 蓝锡莎菊五钱。兑淘米水服。(《贵外潭药》)
各家论述
1.《贵州草药》:消食积饱胀。2.《云南中草药》:健脾和胃,止痛。治食欲不佳, 胃痛。3.《红河中草药》:清热解毒,消炎利尿。治胃病,肠胃炎,菌痢,水肿,湿疹。
临床应用
用于胃、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炎等引起的胃病,有止痛效果。多在15-30分钟内见效,有效时间能持续4小时左右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蓝锡莎菊
拼音注音
Lán Xī Shā Jú
别名
苦参[云南红河州]
来源
菊科锡莎菊属植物蓝锡莎菊Cicerbita cyanea (D. Don)Beauv.,以根入药。秋冬采收,洗净切片晒干。
性味
苦,平。
功能主治
健胃止痛。用于胃炎,胃、十二指肠溃疡,食欲不振。
用法用量
3~5分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蓝锡莎菊
拼音注音
Lán Xī Shā Jú
别名
苦参(《云南中草药》)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蓝锡莎菊的根。秋冬采集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约45厘米。主根圆锥形,分叉并生子根,其上着生细须根。茎直立。叶互生,叶形变化较大,卵状较形,长4~8厘米,宽2.5~6厘米,有时羽裂或全裂,裂片1~-4枚或更多,叶缘有不规则锯齿:叶柄有凹槽,基部扩大。圆锥花序呈伞房花序式排列,总苞常较宽,平滑或有小粗毛:花冠蓝色。瘦果狭窄,逐渐收缩成1短喙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野疏林草丛中或栽培。分布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①《贵州草药》:"辛微苦,平。"
②《云南中草药》:"苦,平。"
功能主治
清热消炎,健脾和胃,上痛。治胃痛,肠胃炎。菌痢,食积饱胀,水肿,湿疹。
①《贵州草药》:"消食积饱胀。"
②《云南中草药》:"健脾和胃,止痛。治食欲不佳,胃痛。"
③《红河中草药》:"清热解毒,消炎利尿。治胃痛,肠胃炎,菌痢,水肿,湿疹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,或研末为散,3~5分。
复方
治食积饱胀:蓝锡莎菊五钱。兑淘米水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
临床应用
用于胃、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炎等引起的胃痛,有止痛效果。多在15~30分钟内见效,有效时间能持续4小时左右。用法:苦参洗净晒干,研细末,装入胶囊,每粒0.31克。日服3~4次,每次3~4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杏叶
- 鲤鱼血
- 榄仁树皮
- 老蛇头
- 石上瓜子菜
- 连香树果
- 衡州乌药
- 驴阴茎
- 石莲
- 萝卜防己
- 榔榆皮
- 蒌叶
- 裂序楼梯草
- 锅焦
- 莱菔
- 蓝花龙胆
- 老婆子针线
- 石串莲
- 连蕊茶
- 单根木
- 白兰花叶
- 芦荟叶
- 老鹳草
- 狼尾巴蒿
- 辣姜子
- 绿豆
- 莲子
- 老枪谷
- 雷蘑
- 枸橘
- 鱼草
- 石茶
- 石萝藤
- 芦根
- 辣根草
- 绿笋片
- 罗汉松叶
- 石枣
- 梨叶
- 莲叶橐吾
- 莲衣
- 蓝萼香茶菜
- 石指甲
- 棱叶韭
- 狼紫草
- 省雀花
- 罗勒
- 偷筋草
- 蓝猪耳
- 仙鹤草根芽
- 鲢鱼
- 鲤鱼肠
- 蓝桉
- 裂蹄
- 驴蹄
- 梨皮
- 石桢楠根
- 石老虎
- 芦子兰
- 辣椒
- 镰片假毛蕨
- 镰羽贯众
- 蛤壳
- 簕苋菜
- 石上铁角蕨
- 臭灵丹
- 芦荟根
- 落地荷花
- 罗浮柿
- 鲤鱼脂
- 石榴根
- 灵砂
- 路边草
- 量天尺花
- 罗汉果
- 辣蓼
- 驴骨
- 榔榆茎叶
- 琉璃草根
- 绿萼水珠草
- 栾犀
- 楼梯草根
- 芦莉草叶
- 菱蒂
- 驴蹄草
- 石腊竹
- 落新妇根
- 梨木灰
- 绿青
- 罗汉松实
- 川西小黄菊
- 芦叶
- 蜡瓣花根
- 石螃蟹
- 漏斗菜
- 对马耳蕨
- 量天尺
- 绿绒蒿
- 石凉伞
- 镰叶马蔺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