蓝锡莎菊
《中华本草》:蓝锡莎菊
拼音注音
Lán Xī Shā Jú
别名
兰锡莎菊、苦参、锡砂菊、蓝花岩参、犁头尖、犁头草
英文名
Sow thisle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;云南中草药:据说本品可治糖尿病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蓝锡莎菊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cerbita cyanea (D. Dib) Beauv.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收,切片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蓝锡莎菊 多年生草本,高约50cm。主根圆锥形,分叉,并生子根,其上着生细须根。茎直立。单叶互生;叶柄有凹槽,基部扩大;叶形变化较大;卵状戟形或三角形,长4-8cm,宽2.5-6cm,有时羽裂或全裂,裂片1-4枚或更多,叶缘有不规则锯齿。圆锥花序呈伞房花序式排列;总苞常较宽。半滑或有小粗毛;花冠蓝色。瘦果狭窄,逐渐收缩呈一短喙。花、果期6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疏林下、草丛中或为栽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贵州、云南及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平
功能主治
健脾和胃。主胃炎;胃;十二指肠溃疡;食欲不振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;或研末,每次1-1.5g。
复方
治食积饱胀: 蓝锡莎菊五钱。兑淘米水服。(《贵外潭药》)
各家论述
1.《贵州草药》:消食积饱胀。2.《云南中草药》:健脾和胃,止痛。治食欲不佳, 胃痛。3.《红河中草药》:清热解毒,消炎利尿。治胃病,肠胃炎,菌痢,水肿,湿疹。
临床应用
用于胃、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炎等引起的胃病,有止痛效果。多在15-30分钟内见效,有效时间能持续4小时左右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蓝锡莎菊
拼音注音
Lán Xī Shā Jú
别名
苦参[云南红河州]
来源
菊科锡莎菊属植物蓝锡莎菊Cicerbita cyanea (D. Don)Beauv.,以根入药。秋冬采收,洗净切片晒干。
性味
苦,平。
功能主治
健胃止痛。用于胃炎,胃、十二指肠溃疡,食欲不振。
用法用量
3~5分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蓝锡莎菊
拼音注音
Lán Xī Shā Jú
别名
苦参(《云南中草药》)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蓝锡莎菊的根。秋冬采集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约45厘米。主根圆锥形,分叉并生子根,其上着生细须根。茎直立。叶互生,叶形变化较大,卵状较形,长4~8厘米,宽2.5~6厘米,有时羽裂或全裂,裂片1~-4枚或更多,叶缘有不规则锯齿:叶柄有凹槽,基部扩大。圆锥花序呈伞房花序式排列,总苞常较宽,平滑或有小粗毛:花冠蓝色。瘦果狭窄,逐渐收缩成1短喙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野疏林草丛中或栽培。分布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①《贵州草药》:"辛微苦,平。"
②《云南中草药》:"苦,平。"
功能主治
清热消炎,健脾和胃,上痛。治胃痛,肠胃炎。菌痢,食积饱胀,水肿,湿疹。
①《贵州草药》:"消食积饱胀。"
②《云南中草药》:"健脾和胃,止痛。治食欲不佳,胃痛。"
③《红河中草药》:"清热解毒,消炎利尿。治胃痛,肠胃炎,菌痢,水肿,湿疹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,或研末为散,3~5分。
复方
治食积饱胀:蓝锡莎菊五钱。兑淘米水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
临床应用
用于胃、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炎等引起的胃痛,有止痛效果。多在15~30分钟内见效,有效时间能持续4小时左右。用法:苦参洗净晒干,研细末,装入胶囊,每粒0.31克。日服3~4次,每次3~4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辽东栎壳斗
- 萝藦子
- 野丁香
- 九牛造茎叶
- 芦竹沥
- 萝芙木茎叶
- 蓝树
- 零陵香
- 螺旋藻
- 密花美登木
- 密枝问荆
- 埋博树
- 连钱草
- 连翘茎叶
- 鹅脚板
- 中国繁缕
- 驴肾
- 野扇花果
- 蓝玉簪龙胆
- 猪殃殃
- 柚树寄生
- 蒺藜花
- 野菊
- 猪母柴根
- 野罂粟壳
- 岩节连
- 良旺茶
- 野苏麻
- 土桂皮
- 椰子油
- 金丝李
- 芋叶
- 落马衣
- 田旋花
- 接筋草
- 菵米
- 黄花鸢尾
- 痰火草
- 鮧鱼鳔
- 都拉鸢尾
- 牡鼠粪
- 榆仁酱
- 土香薷
- 长叶实蕨
- 糯稻根须
- 埃蕾
- 白补药
- 徐长卿
- 西南鹅掌柴
- 榆花
- 羊齿天冬
- 雁肉
- 盾叶薯蓣
- 犁头尖
- 鸢根
- 刺榆
- 河豚
- 紫泡
- 茉莉根
- 地梢瓜
- 山石榴
- 野山蚂蟥
- 可爱复叶耳蕨
- 白猪栗
- 白苣
- 黄山药
- 马铃根
- 盐麸子
- 岩豇豆
- 鱼胶
- 小花八角枫
- 洋白蜡树
- 皱巴坚螺
- 圆柏果
- 芫青
- 羊蹄
- 马鬃蛇
- 红叶树子
- 土一枝蒿
- 鸢翅骨
- 银边翠
- 甜橙
- 香叶天竹葵
- 化血胆
- 大过路黄
- 爬地卷柏
- 大理木香
- 红山药
- 鹅绒藤
- 羊靥
- 糖荠
- 缘毛鸟足兰
- 鳞叶藓
- 扁豆根
- 三月花
- 蜀葵根
- 鹰不泊薳
- 篦梳剑
- 雪里见
- 石豇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