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毛草
《中华本草》:牛毛草
拼音注音
Niú Máo Cǎo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莎草科植物球柱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ulbostylis barbata(Rotth.)Kunth[Scirpus barbata Rottb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球柱草,一年生草本,高5-25cm。有须根。秆丛生。叶纸质,线形,长2-10cm,宽0.4-0.8mm,背面叶脉间疏生微柔毛;叶鞘边缘具长柔毛状白缘毛。苞片2-3,细线形,长0.5-2cm,背面有微柔毛;长侧枝聚伞花序头状,有密聚的无柄小穗3至数个;小穗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3-6.5mm,宽1-1.5mm,有花7-13;鳞片膜质,近宽卵形,长1.5-2cm,宽l-1.5cm,棕色或黄绿色,背面有龙骨状突起,有脉1条,顶端有外弯的短尖头;雄蕊1,花药线状长圆形,先端钝尖,雌蕊柱头3。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,长约0.8mm,宽0.5-0.6mm,淡绿色,表面有方形网纹,先端截形或微凹。花、果期4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30-500m的海边沙地、河滩沙地。田边、山坡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及辽宁、河北、台湾等地。
化学成分
含黄酮类(flavonoid)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凉血止血。主呕血;咯血;衄血;尿血;便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毛耳草
- 山漆树
- 桃枝
- 毛草龙根
- 芦花
- 紫金沙
- 大风药
- 甜茶藤
- 鸡尾木
- 路旁菊
- 紫堇
- 银柴胡
- 浮小麦
- 蚕茧
- 白沙糖
- 山黄麻
- 牡丹花
- 白花苋
- 山芭蕉子
- 赤甲红
- 白细辛
- 下冈哇
- 豺皮
- 对叶草
- 华山矾
- 飞龙掌血叶
- 广东金钱草
- 地涩涩
- 刺莓果
- 杜衡
- 沙旋复花
- 大绿藤
- 线叶金鸡菊
- 绛梨木
- 芜荑酱
- 四楞筋骨草
- 青蛙胆
- 鹰爪莲
- 羊黄
- 熊筋
- 白花草
- 羊皮
- 山马豆根
- 臭樟
- 小三棵针
- 罗锅底
- 翻白叶
- 铁华粉
- 参条
- 铁蕨鸡
- 牛肝
- 东莨菪
- 马蹄细辛
- 赛北紫堇
- 牛白藤
- 贴生石韦
- 烟锅草
- 狼尾巴花
- 伽果
- 雕骨
- 狗宝
- 河蚌
- 黄根
- 蕉芋
- 硫黄菌
- 越王余算
- 天泡子
- 锡兰肉桂
- 胭脂木
- 泽兰
- 文冠果
- 糯米泔
- 广西九里香根
- 黄花绿绒蒿
- 龙骨风
- 滑叶木通
- 木本远志
- 附地菜
- 黄水茄
- 猴头菌
- 返顾马先蒿
- 牛蒡根
- 紫金牛
- 芸苔
- 矮陀陀
- 泽泻实
- 云牛膝
- 水毛花
- 狐胆
- 海松子
- 心叶风毛菊
- 绣线菊子
- 杨梅树皮
- 獾骨
- 乌奴龙胆
- 风箱树根
- 猴楠
- 下果藤
- 紫茎
- 岩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