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上开花
《中华本草》:石上开花
拼音注音
Shí Shànɡ Kāi Huā
别名
岩莲花、红花岩松、岩松。
英文名
all-grass of Fourarista stonecrop
出处
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景大科植物石莲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inocrassula indica(Decne.)Berger[Crassula indica Dence.]采收和储藏:8-9月采集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石莲 二年生草本。花茎高15-60cm,直立,带红色,全株无毛,有时被微乳头状突起。根须状,肉质。茎生叶莲座状,匙状长圆形,长3.5-6cm,宽1-1.5cm,先端渐尖;基生叶互生,宽披针状线形至近倒卵形,长2.5-3cm,宽4-10mm。圆锥状或近伞房状花序,总花梗长5-6cm,叶状苞片小而条形;萼片5,宽三角形;花瓣5,红色,披针形至卵形,先端常反折;雄蕊5,较花瓣短;鳞片5,正方形,先端有微缺;心皮5,卵形,基部合生,先端急狭。蓇葖果,具喙,喙反曲。种子细小,平滑。花期7-10月,果期9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-2400m山坡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本品原植物经订正为岩松Sinocrassula indica(Decne.)Berger,参见“岩松”条。
性味
酸;辛;微寒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凉血止血;收敛生肌;止咳。主热毒疮疡;咽喉肿痛;烫伤;痢疾;热淋;血热出血;肺热咳嗽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;或蒸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石上开花
拼音注音
Shí Shànɡ Kāi Huā
别名
岩莲花
来源
景天科石上开花Sedum tetractinum Froderstr.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贵州。
性味
淡,平。
功能主治
清热凉血,补虚。主治咳嗽,虚弱,痔疮出血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虚弱炖肉吃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石上开花
拼音注音
Shí Shànɡ Kāi Huā
别名
岩莲花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景天科植物石上开花的全草。秋后采取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茎丛生,肉质,高11~13厘米,绿色微带紫色,光滑无毛。叶互生;基部叶倒卵形;茎上叶线状披针形.长约2厘米,肉质,全缘.聚伞花序顶生,有小花多数;花瓣5枚,分离,披针形,黄色,有紫色斑点;雄蕊10,与花瓣约等长;雌蕊5,腹部膨胀。
生境分布
生岩石上。
性味
性平,味淡。
功能主治
清热凉血。
复方
①治虚弱,妇女不育:鲜石上开花五钱。炖肉吃。
②治痔疮出血:鲜石上开花三钱。蒸酒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花红叶
- 石岩鸡
- 石蟾蜍
- 水茄
- 蚕沙
- 猪仔笠
- 牛西西叶
- 大狗尾草
- 羊胰
- 薏苡根
- 止痢蒿
- 鱼鳞菜
- 多花沿阶草
- 银白杨叶
- 野马肉
- 褐带环口螺
- 泽兰
- 紫弹树根皮
- 省沽油
- 小距紫堇
- 菜子七
- 云杉球果
- 断血流
- 七星鱼
- 陆英
- 四季春
- 黄桷皮
- 凤尾铁角蕨
- 毛车藤
- 水芋
- 小羊桃
- 大丁草
- 小红蒜根
- 野鸡脑
- 管仲
- 川贝母
- 大叶苣荬菜
- 枫香脂
- 鮧鱼
- 岳桦
- 黑面叶
- 苣荬菜
- 凤凰衣
- 柱果木榄叶
- 蝴蝶树
- 羊蹄甲
- 柄果槲寄生
- 碎米荠
- 茄根
- 茸毛木蓝
- 卵叶蜘蛛抱蛋
- 绿玉树
- 车前草
- 刻裂紫堇
- 番杏
- 高山露珠草
- 小芸木
- 天竺子
- 到老嫩
- 冬瓜
- 寒水石
- 篱天剑
- 山狸子肉
- 鹅绒藤
- 尖山橙
- 老虎须
- 花蝴蝶根
- 鹰爪枫
- 对叉疔药
- 大叶马尾连
- 四川澄茄子
- 蒒实
- 椿叶
- 碎米蕨
- 东方乌毛蕨叶
- 短冠草
- 小花青藤
- 披针骨牌蕨
- 香樟根
- 十大功劳根
- 骆驼蹄瓣
- 老鹤草
- 小罗伞
- 芍药花
- 无花果
- 秋海棠果
- 鹰不泊薳
- 蒲桃
- 跳八丈
- 挖耳草根
- 家独行菜
- 卷毛耳草
- 阿魏
- 盐肤子
- 脆骨风
- 文冠果
- 老虎耳根
- 桃树根、茎、树皮
- 小麦麸
- 毛鬼头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