藤碎补
《中华本草》:藤碎补
拼音注音
Ténɡ Suì Bǔ
别名
千里马、赶山鞭、上树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水龙骨科植物滇星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icrosorium hymenodes(Kunze)Ching[Polypodium hymenodes Kunze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攀援植物,植株高约30cm。根茎长而横生,粗2-3mm,黑色,鳞片棕色披针形,常脱落。叶近生;叶柄长4-6cm,淡棕色;叶片纸质,披针形,长20-30cm,中部宽约2cm,尾尖或渐尖,向基部渐变狭,下延于叶柄,边缘波状,干后绿褐色,光滑;叶脉略可见。孢子囊群大,圆形,散布于叶片的背面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附生于海拔2000m左右的树上或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湖南、广西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微苦;凉
功能主治
清热止咳;活血通络;除湿止痛。主咳嗽;骨折;跌打损伤;劳伤疼痛;风湿痹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田旋花
- 广西花点草根
- 小果皂角
- 紫萁苗
- 山羊肝
- 地红子根
- 紫荆花
- 母猪半夏
- 粗棕竹根
- 鸡蛋花
- 灯油藤子
- 接骨仙桃
- 番泻叶
- 紫葛
- 水冬瓜根
- 藤黄
- 蒲种壳
- 半边菜
- 广石豆兰
- 波棱瓜
- 炮仗筒
- 对叶油麻根
- 獭子树
- 黄练芽
- 薅田藨根
- 紫梢花
- 黄蜀葵
- 豆腐
- 婆罗门皂荚
- 紫花景天
- 紫薇根
- 水金凤
- 羊屎果树皮
- 桐叶
- 小罗伞
- 鹤脑
- 香椿子
- 渐尖毛蕨
- 薏苡仁
- 辉葱
- 雷公连
- 槐叶苹
- 匙叶伽蓝菜
- 催吐白薇
- 亮叶冬青根
- 大薸
- 花脸细辛
- 白兰花
- 仙顶梨
- 龙老根
- 香雪兰
- 肾经草
- 越南悬钩子
- 九节风
- 石蜐
- 竹根七
- 橄榄根
- 水黄杨木
- 狗脊
- 刺玫
- 紫荆桠
- 枇杷叶露
- 蓬子菜
- 蚂蚁花根
- 钓杆柴
- 桃花
- 竹叶椒叶
- 香苏草
- 皂荚叶
- 马蹄草
- 泡花子
- 甜瓜
- 大叶马尾连
- 岩筋菜
- 野猪黄
- 菩提树皮
- 二色内风消
- 刺果藤
- 苤蓝
- 电灯花
- 红花
- 寄居蟹
- 蒲桃种子
- 桃叶蓼
- 黑蚂蚁
- 江珧柱
- 苦蘵根
- 蒲葵叶
- 甜茶
- 粽粑叶
- 地锦
- 桐油
- 片姜黄
- 蜗牛
- 萍蓬草子
- 小牛力
- 紫茉莉根
- 蒺藜苗
- 破布草
- 紫燕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