柞木叶
《中华本草》:柞木叶
拼音注音
Zhà Mù Yè
英文名
twig and leaf of Japanese xylosma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大风子科植物柞木Xylosma congestum (Lour.) Merr.的枝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Xylosma congestum (Lour.) Merr.[Croton congestum Lour.;X.japonicum (Walp.) A.Gray;X.racemosum (Sieb.et Zucc.) Miq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晒干。
原形态
柞木 常绿灌木或小乔大,高2-10m。枝干常疏生长刺,尤以小枝为多。叶革质,互生,具柄,长3-10mm;叶片广卵形、卵形至卵状椭圆形,长3-8cm,宽2-5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阔楔形,两面无毛,边缘有锯齿;侧脉4-6对。花雌雄异株,总状花序腋生,长1-2cm,有柔毛;萼片4-6,卵圆形;无花瓣;雄花有多数雄蕊,花盘由多数腺体组成,位于雄蕊外围;雌花花盘圆盘状,边缘略成浅波状,子房1室,有2侧膜胎座;花柱短,柱头2浅裂。浆果球形,直径3-4mm,成熟时黑色,先端有宿存花柱。种子2(-3)颗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平原、丘陵地、地落附近或山麓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秦岭以南和长江以南各地。
性味
味苦;涩;性寒
归经
心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解毒;散瘀消肿。主婴幼儿泄泻;痢疾;痈疖肿毒;跌打骨折;扭伤脱臼;死胎不下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粉,酒、醋调敷。
注意
孕妇禁服。
复方
治诸般痈肿发背:柞木叶四两(干),干荷叶、金婴根(董草)、甘草节、地榆各一两。上同锉,捣为煮散。每服半两,水二碗,煎至一碗,分两服,早晚各一,并滓再煎一服。忌饮食毒。(本事方》柞木散)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柞木叶
拼音注音
Zhà Mù Yè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大风子科植物柞木的枝叶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柞木皮"条。
功能主治
治痈疽,肿毒;下死胎。
复方
治诸般痈肿发背:柞木叶四两(干),干荷叶、金婴根(萱草)、甘草节、地榆各一两。上同锉,捣为煮散。每服半两,水二碗,煎至一碗,分两服,早晚各一,并滓再煎一服。忌饮食毒。(《本事方》柞木散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枣叶
- 羊齿天冬
- 水晶鱼
- 石菖蒲花
- 阴香叶
- 碗花草根
- 驴毛
- 水马齿苋
- 甜瓜花
- 三块瓦
- 角蒿
- 青蛇藤
- 中华石楠
- 糖橘红
- 薄荷油
- 羚羊角
- 红荆芥
- 排草香
- 太白贝母
- 白叶刺根
- 鹿筋
- 芒茎
- 胆木
- 牛奶浆草
- 仙百草
- 丁公藤
- 皋芦
- 黄桷叶
- 车桑仔叶
- 枕材
- 竹鸡
- 柯榔木
- 刺黄连
- 杜父鱼
- 枳实
- 疏松卷柏
- 马骨
- 掌叶半夏
- 半边山
- 桃枝
- 辽东鳞毛蕨
- 河口莲座蕨
- 刺老鸦
- 杉材
- 黄花鸢尾
- 钝齿青荚叶
- 草木灰
- 中华蹄盖蕨
- 鸡内金
- 三叶槭根
- 蠮螉
- 腊雪
- 山柏
- 红椋子
- 红叶甘橿
- 姊妹树
- 南苜蓿
- 莕菜
- 红土子皮
- 广防风
- 肿柄菊叶
- 莓叶委陵菜
- 仔榄树
- 大千生
- 接骨木花
- 香阿魏
- 大叶凤仙花
- 中华石龙尾
- 雌黄
- 苔菜
- 补血薯
- 罗伞树
- 南瓜叶
- 桐叶千金藤
- 玉蜀黍根
- 细芦子藤
- 苍耳囊虫
- 牙痈草
- 海螵蛸
- 棕树心
- 石胆草
- 南枳椇
- 黄樟
- 狼麻
- 菩提香
- 青刺尖
- 天葵子
- 海萝
- 石楠
- 突厥雀
- 麻油
- 雪里开
- 鲫鱼子
- 黄水茄
- 红花点地梅
- 土大黄
- 大红袍
- 十大功劳根
- 盘羊肺
- 三台红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