蚕豆荚壳
《中华本草》:蚕豆荚壳
拼音注音
Cán Dòu Jiá Ké
别名
蚕豆黑壳。
英文名
pod of Broadbean
出处
出自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蚕豆Vicia faba L.的果壳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cia faba L.采收和储藏:夏季果实成熟呈黑褐色时采收,除去种子、杂质,晒干。或取青荚壳鲜用。
原形态
蚕豆 越年或一年生草本,高30-180cm。茎直立,不分枝,无毛。偶数羽状复叶;托叶大,半箭头状,边缘白色膜质,具疏锯齿,无毛,叶轴顶端具退化卷须;小叶2-6枚,叶片椭圆形或广椭圆形至长形,长4-8cm,宽2.5-4cm,先端圆形或钝,具细尖,基部楔形,全缘。总状花序腋生或单生,总花梗极短;萼钟状,膜质,长约1.3cm,5裂,裂片披针形,上面2裂片稍短;花冠蝶形,白色,具红紫色斑纹,旗瓣倒卵形,先端钝,向基部渐狭,翼瓣椭圆形,先端圆,基部作耳状三角形,一侧有爪,龙骨瓣三角状半圆形,有爪;雄蕊10,二体;子房无柄,无毛,花枝先端背部有一丛白色髯毛。荚果长圆形,肥厚,长5-10cm,宽约2cm。种子2-4颗,椭圆形,略扁平。花期3-4月,果期6-8月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地广为栽培。
化学成分
果壳含β-[3-(β-D-吡喃葡萄糖氧基)-4-羟苯基]-L-丙氨酸{β-[3-(β-D-glucopyranosyloxy)-4-hydroxyphenyl]-L-alanine},D-甘油酸(D-glyceric acid),多巴(dopa)。
药理作用
豆荚所含甘油酸,对兔皮下注身有利尿作用。
性味
味苦;涩;性平
归经
心;肝经
功能主治
止血;敛疮。主咯血;衄血;吐血;便血;尿血;手术出血;烧烫伤;天泡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炒炭研细末调敷。
复方
①治天泡疮:蚕豆黑壳,烧灰存性,研末,加枯矾少许,菜油调敷。(《纲目拾遗》)②治天疱疮、水火烫伤;蚕豆荚壳炒炭研细,用麻油调敷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各家论述
1.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烧灰涂天泡疮。2.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治一切出血。
临床应用
用于止血,对咯血、鼻衄、 尿血、消化道出血、手术野出血等,均有疗效。1.煎剂;鲜豆荚半斤,水煎,每日2次分服。用于中、小量咯血。2.散剂:将蚕豆荚煎剂过滤、浓缩,加热干燥后研粉。日服3次,每次0.5g。用于鼻衄及血尿病人,有暂时止血作 用。3.注射液:用豆荚散剂制成20%注射液,每日2次,每次5ml,肌肉注射。用 于肺结核咯血。也可用消毒沙布浸药液直接用于手术野止血。豆荚止血作用的原理,有待进一步研究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蚕豆荚壳
拼音注音
Cán Dòu Jiá Ké
别名
蚕豆黑壳(《纲目拾遗》)
出处
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蚕豆的荚壳。
化学成分
含β-(3-(β-D-吡喃葡糖氧基)-4-羟苯基)-L-丙氨酸。也含甘油酸。
药理作用
豆荚所含甘油酸,对兔皮下注射有利尿作用。
功能主治
治咯血,鼻衄,尿血,消化道出血,手术野出血,天泡疮,烫伤。
①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"烧灰涂天泡疮。"
②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"治一切出血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制成散剂。外用:炒炭研细调敷。
复方
①治天泡疮:蚕豆黑壳,烧灰存性,研末,加枯矾少许,菜油调敷。(《纲目拾遗》)
②治天疱疮、水火烫伤:蚕豆荚壳炒炭研细,用麻油调敷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临床应用
[b]用于止血:[/b]对咯血、鼻衄、尿血、消化道出血、手术野出血等,均有疗效。㈠煎剂:鲜豆荚半斤,水煎,每日2次分服。用于中、小量咯血。㈡散剂:将蚕豆荚煎剂过滤、浓缩,加热干燥后研粉。日服3次,每次0.5克。用于鼻衄及血尿病人,有暂时止血作用。㈢注射液:用豆荚散剂制成20%注射液,每日2次,每次5毫升,肌肉注射。用于肺结核咯血。也可用消毒纱布浸药液直接用于手术野止血。豆荚止血作用的原理,有待进一步研究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鸡屎树
- 鸡树条果
- 芋梗
- 鸡屎藤
- 蚕砂
- 铁丝灵仙
- 草泽泻
- 海州常山
- 柏勒儿茶
- 仙掌子
- 白屈菜根
- 香青兰
- 金钱白花蛇
- 秃房茶子
- 宽尾石韦
- 猪鬃凤尾蕨
- 紫柚木
- 中华补血草
- 楤木叶
- 土中闻
- 石榴叶
- 猫胡子花
- 椰子壳
- 石南实
- 鸭脚黄边
- 当归
- 紫阳花
- 兜冠黄共享
- 石仙桃
- 小球藻
- 独脚蟾蜍
- 金橘核
- 玉蜀黍叶
- 老熊花
- 栗树皮
- 獭骨
- 龙眼
- 火把花
- 白苏叶
- 地黄连
- 南瓜根
- 红丝线
- 野芋叶
- 臭李子
- 小过路黄
- 紫花地丁
- 红毛草
- 水贯众
- 鸡油菌
- 鸡肉参
- 鸡肾参
- 罗伞树
- 垂花香薷
- 鲫鱼头
- 麂肉
- 活血连
- 千屈草
- 千金坠
- 金花茶花
- 郁金
- 水蕨
- 阿氏蒿
- 苦丁茶
- 罗望子
- 滇苦菜
- 全毛悬钩子
- 凹朴皮
- 海决明
- 白子菜
- 鸡头
- 壮筋草
- 鳞片水麻
- 水红袍
- 蝙蝠藤
- 藿香
- 路旁菊
- 鲛鱼翅
- 海龟胶
- 树葱
- 白松塔
- 朴树
- 蛤叶薯
- 湿鼠曲草
- 金缕半枫荷叶
- 黄花地锦苗
- 木天蓼根
- 银柴胡
- 秀丽槭
- 野猪蹄
- 兔皮毛
- 小一把抓
- 黄梢蛇
- 浮小麦
- 天荞麦根
- 万年青根
- 大金牛草
- 云南油杉
- 鸡爪芹
- 沙地娃儿藤
- 牛奶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