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方荚果蕨
《中华本草》:东方荚果蕨
拼音注音
Dōnɡ Fānɡ Jiá Guǒ Jué
别名
大叶蕨、马来巴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球子蕨科植物东方荚果蕨的根茎或茎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tteuccia orientalis(Hook.)Trev.[Struthiopteris orientalis Hook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植株高达100cm。根茎直立,连同叶柄基部密被披针形大鳞片。叶簇生,二型;营养叶的叶柄长30-80cm,禾秆色;叶片长椭圆形,长50-80cm,宽25-40cm,顶端渐尖,深羽裂,基部不变狭,叶轴和羽轴疏被狭披针形鳞片,二回羽状半裂;羽片长12-22cm,宽2.5-3cm,裂片边缘略具钝齿;侧脉单一;孢子叶一回羽状;羽片栗褐色,有光泽,向下面反卷包被囊群成荚果状。孢子囊群圆形,生于侧脉的分枝顶端,成熟时汇合成条形;囊群盖白膜质,近圆心形,基部着生,向外卷盖囊群,成熟时压在囊群下面,最后散失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700-2600m的山坡阴湿灌木丛中或山谷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、中南及陕西、甘肃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等地。
化学成分
含荚果蕨素(matteucin),甲氧基荚果蕨素(methoxymatteucin),荚果蕨酚(matteucinol),去甲氧基荚果蕨酚(desmethoxymatteucinol)。
性味
苦;凉
功能主治
祛风;止血。主风湿痹痛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狼把草根
- 羊蹄实
- 红花点地梅
- 豆腐渣果根
- 东风橘
- 兔骨
- 红背叶
- 大金钱草
- 大麦秸
- 檀香
- 五指山参
- 南方红豆杉
- 大蝎子草
- 冬瓜藤
- 将军树
- 南瓜
- 橘红珠
- 楝叶
- 假苦瓜
- 蓝花茶
- 红毛七
- 柠条根
- 带叶报春花
- 毒蛆草
- 黑骨头
- 豆叶七
- 广香藤
- 独行千里
- 短齿楼梯草
- 短柄南蛇藤茎叶
- 女菀
- 伏毛苎麻
- 杜香
- 楠材
- 南赤瓟
- 扭鞘香茅
- 柠鸡儿
- 山椒草
- 凌霄花
- 狗毛草
- 鸨油
- 豆角柴
- 豆蔻
- 胆矾
- 尼泊尔鸢尾子
- 海南粗榧
- 田唇乌蝇翼
- 酸猴儿
- 黄皮叶
- 豆包菌
- 酸模叶橐吾
- 大叶白纸扇
- 鲥鱼鳞
- 胡枝子
- 曲毛露珠草
- 花叶矮沱沱
- 石燕
- 榆树
- 旱柳
- 太白贝母
- 虎斑游蛇
- 木槿
- 巴巴花
- 紫花鱼灯草
- 银背藤
- 皂荚子
- 水案板
- 草原老鹳草
- 磨盘根
- 匙叶伽蓝菜
- 蕨
- 狭头橐吾
- 苦白蜡
- 火腿
- 琉璃草果实
- 蔓草虫豆
- 土白蔹
- 翅茎蜂斗草
- 红花苗
- 扁蒲扇
- 鮧鱼目
- 金花菜
- 万年柏
- 干蟾
- 野苦梨
- 雀舌草
- 鹿耳翎根
- 红杉
- 酸水草
- 海南蒟
- 竹柏
- 黑面防己
- 梓木
- 列当
- 破布木
- 大枣
- 青竹标
- 土远志
- 云南五叶参
- 大金银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