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方荚果蕨
《中华本草》:东方荚果蕨
拼音注音
Dōnɡ Fānɡ Jiá Guǒ Jué
别名
大叶蕨、马来巴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球子蕨科植物东方荚果蕨的根茎或茎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tteuccia orientalis(Hook.)Trev.[Struthiopteris orientalis Hook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植株高达100cm。根茎直立,连同叶柄基部密被披针形大鳞片。叶簇生,二型;营养叶的叶柄长30-80cm,禾秆色;叶片长椭圆形,长50-80cm,宽25-40cm,顶端渐尖,深羽裂,基部不变狭,叶轴和羽轴疏被狭披针形鳞片,二回羽状半裂;羽片长12-22cm,宽2.5-3cm,裂片边缘略具钝齿;侧脉单一;孢子叶一回羽状;羽片栗褐色,有光泽,向下面反卷包被囊群成荚果状。孢子囊群圆形,生于侧脉的分枝顶端,成熟时汇合成条形;囊群盖白膜质,近圆心形,基部着生,向外卷盖囊群,成熟时压在囊群下面,最后散失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700-2600m的山坡阴湿灌木丛中或山谷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、中南及陕西、甘肃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等地。
化学成分
含荚果蕨素(matteucin),甲氧基荚果蕨素(methoxymatteucin),荚果蕨酚(matteucinol),去甲氧基荚果蕨酚(desmethoxymatteucinol)。
性味
苦;凉
功能主治
祛风;止血。主风湿痹痛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杜仲
- 野苦梨
- 斑叶兰
- 茄蒂
- 秋葵
- 风箱树叶
- 黄零陵香
- 鱼鳖金星
- 青羊肝
- 铜锤草根
- 黑心姜
- 毒箭羊角拗
- 茄稞虫
- 鱼胶
- 茄子根
- 粉萆
- 粪箕笃
- 野苜蓿
- 黄鹌菜
- 琼枝
- 白花菜根
- 冬葵根
- 黄珠子草
- 排钱树
- 淡菜
- 土人参
- 擘蓝
- 黄花地丁
- 茜草
- 皱巴坚螺
- 冬葵
- 杜松实
- 黄花远志
- 东北蛔蒿
- 扁青
- 黄耆
- 黄蘑菇
- 扁蒲扇
- 黄背草根
- 灯盏细辛
- 入地金牛
- 鸭卵
- 黄鼠肉
- 人中白
- 贯众
- 沙枣树皮
- 矮叶书带蕨
- 华南实蕨
- 黑心蕨
- 瑞苓草
- 茯神
- 茸毛木蓝
- 酸浆菜
- 黑顶卷柏
- 青溪鳞毛蕨
- 矮茎朱砂根
- 金背枇杷叶
- 雄黄豆
- 伸筋藤
- 兔耳风
- 鸦跖花
- 牛奶莓
- 鸢脚爪
- 黔羊蹄甲
- 食茱萸
- 麝肉
- 芝麻壳
- 通经草
- 錾菜
- 豆豉姜
- 长筒马先蒿
- 酸角
- 鸭肫衣
- 牛马藤
- 蚱蜢
- 自扣草
- 壮筋草
- 狨
- 金樱叶
- 小九节铃
- 蜇砂
- 针砂
- 针刺铁仔
- 锥栗果壳
- 锥螺壳
- 蚱蝉
- 蜘蛛七
- 紫青藤根
- 鹧鸪
- 齿缘钻地风
- 绒毛诃子
- 鹈鹕油
- 紫麻
- 紫革耳
- 珠兰
- 鸭舌头
- 秋海棠果
- 走马芹
- 新疆延胡索
- 紫金牛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