柠条根
《中华本草》:柠条根
拼音注音
Nínɡ Tiáo Gēn
英文名
root of Intermediate Peashrub.
出处
出自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中间锦鸡儿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ragana intermedia Kuang et H.C.Fu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根部,洗净,切片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小叶锦鸡儿 矮小灌木,高30-100cm。多分枝,树皮灰黄色,幼枝被丝质柔毛。长枝上的托叶宿存硬化成针刺,长4-7mm;偶数羽状复叶;叶轴长2.5-5cm,密被白色短柔毛;小叶3-8对,小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,长3-8mm,宽2-7mm,先端圆或尖,具刺尖,基部楔形,两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。花单生;花梗长15-25mm,密被绢状柔毛,常在中部以上具关节;萼筒管状钟形,长约1cm,宽5-7mm,密被短柔毛,萼齿宽三角形,长约2mm;花冠蝶形,黄色,长2-2.5cm,宽约1.5cm,先端尖,基部具短爪,旗瓣宽卵形,长约2.5cm,翼瓣长椭圆形,长3.3-3.5cm,爪长为瓣片的1/2,耳短,长约2mm,龙骨瓣椭圆形,长2-3.3cm,爪稍短于瓣片,耳极短,圆形;雄蕊10,二体;子房无毛或下部疏被短绒毛。荚果扁,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3-4cm,宽4-6mm,花柱宿存暗褐色或黑褐色,无毛,厚革质。种子红色。花期5月,果期6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沙丘、山坡及干燥坡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内蒙古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等地。
化学成分
根含芒柄花素(formononetin),伪赝靛甙元(pseudobaptigenin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3,4ˊ-二甲氧基-异黄酮-7-O-葡萄糖甙(3,4ˊ-dimethoxy-isoflavone-7-O-glucoside),4ˊ-甲氧基、异黄酮-7-O-葡萄糖甙(4ˊ-methoxy-isoflavone-7-O-glucoside),3ˊ,4ˊ-亚甲二氧基-7-O-葡萄糖甙(3ˊ,4ˊ-methylenedioxy-7-O-glucoside),β-谷甾醇棕榈酸酯(β-sitosteryl palmitate)。
性味
微辛;温
归经
心;肝经
功能主治
益气养阴。主头晕,心悸,气短乏力,高血压病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柠条根
拼音注音
Nínɡ Tiáo Gēn
出处
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中间锦鸡儿的根。夏、秋季采挖,晒干,切片。
性味
味微辛,性温。
功能主治
滋阴养血。治高血压、头晕,心慌、气短、疲乏。
复方
①治高血压、头晕:鲜柠条根八钱至一两。水煎取汁加白糖适量,分三次服。
②治心慌、气短、四肢无力、疲乏:柠条根三至五钱,蘑菇二钱。水煎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带叶报春花
- 毒蛆草
- 黑骨头
- 豆叶七
- 红毛七
- 广香藤
- 独行千里
- 短齿楼梯草
- 短柄南蛇藤茎叶
- 女菀
- 伏毛苎麻
- 杜香
- 楠材
- 南赤瓟
- 扭鞘香茅
- 柠鸡儿
- 山椒草
- 凌霄花
- 狗毛草
- 鸨油
- 豆角柴
- 豆蔻
- 胆矾
- 尼泊尔鸢尾子
- 海南粗榧
- 田唇乌蝇翼
- 酸猴儿
- 黄皮叶
- 豆包菌
- 酸模叶橐吾
- 大叶白纸扇
- 鲥鱼鳞
- 胡枝子
- 曲毛露珠草
- 花叶矮沱沱
- 石燕
- 榆树
- 旱柳
- 太白贝母
- 虎斑游蛇
- 木槿
- 巴巴花
- 紫花鱼灯草
- 银背藤
- 皂荚子
- 水案板
- 草原老鹳草
- 磨盘根
- 匙叶伽蓝菜
- 蕨
- 狭头橐吾
- 苦白蜡
- 火腿
- 琉璃草果实
- 蔓草虫豆
- 土白蔹
- 翅茎蜂斗草
- 红花苗
- 扁蒲扇
- 鮧鱼目
- 金花菜
- 万年柏
- 干蟾
- 野苦梨
- 雀舌草
- 鹿耳翎根
- 红杉
- 酸水草
- 海南蒟
- 竹柏
- 黑面防己
- 梓木
- 列当
- 破布木
- 大枣
- 青竹标
- 土远志
- 云南五叶参
- 大金银花
- 八月札
- 雪猪油
- 刷把草
- 荚蒾
- 野冬菊
- 苍蝇草
- 东方狗脊
- 山羊肝
- 见血清
- 獾骨
- 石柑子
- 白毛鹿茸草
- 散血莲
- 盘龙参
- 扛板归
- 刺天茄
- 干岩矸
- 猴骨
- 斩龙草
- 枫香树根
- 铁棒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