鲂鱼
《中华本草》:鲂鱼
拼音注音
Fánɡ Yú
别名
鳊鱼、平胸鳊、法罗鱼、乌鳊、花边、三角鳊
英文名
Richardson, Black bream
出处
1.出自《食疗本草》;2.《纲目》:鲂鱼,处处有之,汉、沔尤多。小头缩项,弯脊阔腹,扁身细鳞,其色青白,腹内有肪,味最腴美。其性宜活水。又有一种火烧鳊,头尾俱似鲂,而脊骨更隆,上有赤鬣连尾,如蝙蝠之翼,黑质赤章,色如烟熏,故名。其大有至二、三十斤者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鲤科动物三角鲂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egalobrama terminalis (Richardson)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捕捞,捕得后,去鳞片及内脏,洗净,鲜用。
原形态
三角鲂,体高而侧扁,头后背部隆起,体呈菱形,腹棱自腹鳍基部至门,头短小,口小端位,口裂斜至鼻孔下方。上下颌等长,其上盖有坚硬的角质,易脱落。眼侧位,至吻端的距离较至鳃盖后经级的距离为近。下咽齿3行。鳃耙16-22。侧一鳃54-60。背鳍3,7,起点位于腹鳍基部稍后方,具有强大而光滑的硬刺。背鳍高度显着大于头长。胸鳍可达腹鳍的基部,腹鳍仅伸至肛门。臀鳍3,24-32,基部长,无硬大同小异,起点在背鳍基部末端正下方,尾鳍深分叉,下叶较上叶稍长。鳔3室,前室最大。腹膜灰色或灰黑色。体呈青灰色,头背面及体背部较深,侧面为类色,常有浅绿色泽。腹面银灰各鳍呈现灰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属中下层鱼类。栖息于底质为淤泥或石砾的敞水区,杂食性,而以植物为主。幼鱼主要食浮游动物,其次是淡水甲壳类、昆虫和软体动物的幼体,以及少量水生植物。成鱼主要食物是工苔草、轮叶黑藻、软体动物,其次是湖底植物的碎屑、淡水海绵、丝状绿藻、马来眼子菜、菹草和聚草。个别的也摄食水生昆虫、螺蚬类、虾和小鱼。3冬龄性成熟,5-6月份产卵。冬季不大活动,一般群集在深水的石隙中越冬。资源分布:除西北等高原地区处,我国各大河流、湖泊中均有分布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归经
脾;胃经
功能主治
健脾益胃;消食和。主和消化不良;胸腹胀满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100-200g。
注意
《食疗本草》:“患疳痢者不得食。”
各家论述
《食疗本草》:调胃气,利五藏,和芥子酱食之,助肺气,去胃家风。消谷不化者,助脾气,令人能食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鲂鱼
拼音注音
Fánɡ Yú
别名
鳊鱼(《日用本草》),平胸鳊(《脊椎动物分类学》),法罗鱼(《黑龙江流域鱼类》)。
出处
《食疗本草》
来源
为鲤科动物三角鲂的肉。
原形态
体高,侧扁,全体呈菱形,体长约50厘米,为体高的2.2~2.8倍。头很细小。口小,端位,口裂倾斜,上下颌等长,上盖有坚硬的角质,但亦易脱落。眼侧位,至吻端的距离较至鳃盖后缘的距离为近。下咽齿3行。鳃耙17~22,多数为18~21。侧线鳞50~60。背鳍条3,7,起点至吻端的距离较至尾鳍基部的距离为小,具有强大而光滑的硬刺;背鳍高度显着大于头长。胸鳍刚达到腹鳍的基部。腹鳍仅伸至肛门,腹鳍基部至肛门间有显着的腹棱。臀鳍条3,24~32,多数为26~28;无硬刺,起点在背鳍基部末端的垂直线下方。尾鳍分叉深,下叶较上叶为长。体呈青灰色,头的背面及体的背部较深,侧面灰色带有浅绿色泽,腹部白色,各鳍均呈灰黑色。
生境分布
生活于江河、湖泊中。平时栖于水的中下层。主要食物为苦草、轮叶黑藻,软体动物及湖底植物的碎屑、丝状绿藻、淡水海绵等。产卵期5~6月,此时雌雄两性的身上均有珠星出现。分布黑龙江、长江、珠江、钱塘江、闽江等河流中及洞庭湖、鄱阳湖、粱子湖等湖泊中。
性味
①《日用本草》:"味甘,平。"
②《纲目》:"甘,温,无毒.。
归经
《本草撮要》,:"入足阳明经。"
功能主治
《食疗本草》:"调胃气,利五藏,和芥子酱食之,助肺气,去胃家风。消谷不化者,作鲙食,助脾气,令人能食。"
注意
《食疗本草》:"患疳痢者不得食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芽白菜
- 蔓草虫豆
- 茅膏菜根
- 黄瓜霜
- 虎杖香蕈
- 黄羊油
- 花杜仲藤
- 芒种花
- 对叉疔药
- 花蚁虫
- 茅草箭
- 待宵草
- 茅苍术
- 荭草花
- 打虫果
- 掉毛草
- 光棍草
- 蒙自木蓝
- 蔓荆子叶
- 大香附子
- 花蝴蝶根
- 黄石脂
- 虎尾兰根
- 黄脚鸡
- 藿香根
- 大黑头草
- 马桑树皮
- 黄荆子
- 大风子油
- 带刺马鞭
- 对叶林根
- 大透骨消
- 大黄树
- 蒙古马兰
- 大金发藓
- 冠唇花
- 茅香花
- 六月雪叶
- 六方藤
- 黄蜀葵
- 鱼串草
- 白榄根
- 白淋草
- 黄茶根
- 茅香根
- 马尾伸筋
- 芒萁骨根
- 面根藤
- 黄荆沥
- 黄藁本
- 黄稔根
- 对叶散花
- 虎斑游蛇
- 黄藨根
- 大鳞毛蕨
- 黄瘤孢
- 大金牛草
- 大鱼鳔花
- 大黄草
- 当归藤
- 黄瓜根
- 关苍术
- 了哥王根
- 大还魂草
- 大金银花
- 定木香
- 黄竹参
- 荷叶金钱
- 花生油
- 定经草
- 黄茄花
- 黄花蒿
- 岗松根
- 天竺桂
- 黄花仔
- 黄藤叶
- 黄草花
- 两面刺
- 大黄花
- 两栖蓼
- 亮叶茉莉
- 黄缨菊
- 荷苞花根
- 公鸡头叶
- 黄花稔
- 光素馨
- 地牯牛
- 大风药叶
- 卵叶鳞始蕨
- 大风药
- 白杨树皮
- 野靛
- 杯苋根
- 桃儿七果
- 茅膏菜
- 通泉草
- 柠条
- 花红叶
- 菘菜
- 鹿寿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