麝香草
《*辞典》:麝香草
拼音注音
Shè Xiānɡ Cǎo
别名
百里香(《上海植物名录》)。
出处
《中国药植图鉴》
来源
为唇形科植物麝香草的全草。5~6月采收。
原形态
灌木状常绿草本。茎坚硬直立,四棱形,高18~30厘米,多分枝。叶无柄,对生,线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9~12毫米,宽约4毫米,先端尖,叶缘稍反卷,全缘,基部广楔形,上面具短茸毛,并密生腺点。枝梢疏生轮伞花序;花萼表面有短柔毛及腺点,绿色,下唇2裂成针刺状,上唇3裂,裂片较下唇裂片为短;花冠粉红色,比花萼稍长,上唇直立,油腺明显,有樟脑香味;雄蕊2强,超出花冠,花药红色;雌蕊柱头2裂,红色。小坚果棕褐色。花期5~6月。
生境分布
原产地中海沿岸;我国有栽培。
化学成分
盛花期的全草含挥发油0.8~1.2%。挥发油中含百里香酚(即麝香草脑,为油中的主要成分)、香荆芥酚、对-聚伞花素、l-α-蒎烯、γ-松油烯、α-松油醇,l-脑、石竹烯、芳樟醇、乙酸芳樟醇酯、乙酸龙脑酯、2-甲基-6-亚甲基庚二烯-2,7-醇及其乙酸酯。另有谓不同之品种其挥发油的单萜成分不同,可分别为牻牛儿醇、芳樟醇、α-松油醇、香荆芥酚、百里香酚或侧柏醇-4及松油醇-4。
全草尚含:皂甙、熊果酸、齐墩果酸、咖啡酸、绿原酸、喹啉-4-羧酸,少量黄酮类化合物,如木犀草素-7-β-葡萄糖甙、木犀草素-7-二葡萄糖甙等。
药理作用
①抗菌作用
挥发油,特别是麝香草脑有防腐、消毒作用,可用于口腔、咽喉之灭菌。麝香草脑作用性质与酚类似,而作用更强(酚系数为25),但遇有机物则效力大减,水中溶解度亦远较酚为差(1/100)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:开花季节茎、叶的乙醇或生理盐水的提取物效力较好。挥发油的蒸汽亦有良好功效。用纸层析可分别获得对革兰氏阳性及革兰氏阴性有效的物质(非鞣质或酚性化合物),在1:300000~500000浓度时即能抑菌。它还有抗真菌作用,1%麝香草脑的醇溶液或2%粉撒布可用于皮肤癣菌病。对放线菌病可以局部应用及口服,但青霉素的疗效较其优越。
②驱虫作用
麝香草脑对钩虫、鞭虫有麻痹作用,但因其毒性较大,已为其他更好的驱虫剂所取代。尚可用于治疗球虫病。
③对呼吸道的作用
叶有祛痰作用。其提取物能增进支气管粘膜的分泌,麝香草脑、香荆芥酚能促进纤毛(蛙气管)运动,并以原形自肺排出,故有杀菌作用,有人认为可用于治疗气管炎、百日咳。
④其他作用
提取物能显著抑制乙酰胆腻引起的豚鼠小肠收缩,而对抗5-羟色胺的作用却较弱,对缓动素之对抗则更差,对组织胺的作用仅有轻微影响。对离体大鼠子宫有兴奋作用,阿托品不能阻止此兴奋。对豚鼠肺灌流时,提取物有轻度松弛支气管的作用,对大鼠血压则无影响。有人称其有驱风作用,内服可治腹泻及鼓肠(减轻肠管发酵),或云可用于通经,并有镇静作用,在体外,它能抑制胆碱酣酶。对家兔静脉注射,可降低血磷,升高血糖。
⑤体内过程与毒性
麝香草脑在肠胃道可迅速而完全的被吸收;油、酒可促其吸收。半数在体内破坏,其余部分与硫酸根或葡萄糖醛酸相结合而由尿排出。涂于皮肤无刺激性,亦不吸收,但能刺激粘膜,故可引起呕吐,其毒性仅及酚的1/4。口服1克不致引起中毒症状,量大则可致眩晕、上腹剧痛、兴奋、恶心及呕吐、虚弱、流涎流汗、发绀、体温降低、脉细速、呼吸慢乃至昏迷。
香荆芥酚与麝香草脑为异构体,作用亦相似,抗菌效力较强,刺激性亦较强;易吸收,可引起呕吐、腹泻,口服致死量在0.1~1克/公斤之间,由于肝脏变性,可于数日或数周内死亡。
功能主治
①《国药的药理学》:"镇咳。尤对百日咳有效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,喉炎。又为皮肤刺激药,防腐性洗涤药。"
②徐、赵《生药学》:"芳香性镇静剂。驱风,镇咳,祛钩虫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万年青根
- 榕树果
- 石彭子
- 铁浆
- 海底柏
- 无花果
- 玄精石
- 蒙自木蓝
- 牡荆子
- 徐长卿
- 臭梧桐
- 偷筋草
- 绿珊瑚
- 青蒜
- 黄山药
- 蜀葵子
- 羊七莲
- 白蔻
- 小叶鹅掌柴
- 省雀花
- 中华石楠果
- 鄂报春
- 露兜竻蔃
- 野马蹄草
- 爬藤榕
- 卵叶鳞始蕨
- 驴蹄草
- 毒鱼藤
- 甲香
- 鸡毛菜
- 鸡骨柴
- 鸡骨草
- 鲫鱼胆草
- 鸡冠虫
- 鸡子
- 鸡子白
- 鸡脚参
- 羯布罗香
- 大管
- 鸡挂骨草
- 藕节
- 饺剪藤
- 鸡爪参
- 黄山五叶参
- 鸡骨常山
- 鸡骨香
- 鸡(土从)
- 鸡排骨草
- 鸡翎草
- 鸡蛋参
- 毛蕨根
- 大田基黄
- 乌当归
- 葫芦
- 厚朴
- 景天三七根
- 嫁(虫戚)
- 家兔骨
- 金刚散
- 金橘露
- 景天三七
- 景天花
- 棘刺花
- 棘叶
- 金礞石
- 橘红珠
- 九子连环草
- 九龙藤叶
- 假友水龙骨
- 韭叶芸香草
- 见血封喉
- 吉林乌头
- 酒饼叶
- 苍耳
- 金瓜
- 九里根
- 锦线镖
- 剑花
- 吉笼草
- 金橘叶
- 金橘核
- 橘叶
- 九头青
- 九牛薯
- 九牛造茎叶
- 九龙根
- 京大戟
- 假苦瓜
- 蕨麻
- 角盘兰
- 豇豆叶
- 酒
- 姜炭
- 寄马桩
- 椒蒿
- 金盏草根
- 九龙吐珠
- 酒糟
- 金丝草
- 金樱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