绣线菊叶
《中华本草》:绣线菊叶
拼音注音
Xiù Xiàn Jú Yè
英文名
leaf of japanese Spiraea
出处
出自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粉花绣线菊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Spiraea japonica L.f.2.Spiraea japonica L.f. var. fortunei (Planch.) Rehd.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采收,鲜用或晒干研末用。
原形态
1.粉花绣线菊 灌木,高达1.5m。枝条细长,开展,小枝近圆柱形,无毛或幼时被短柔毛。冬芽卵形,先端急尖,有数个鳞片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-3cm,具短柔毛;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形,长2-8cm,宽1-3cm,先端急尖至短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缺刻状重锯齿或单锯齿,上面暗绿色,无毛或沿叶脉微具短柔毛,下面色浅或有白霜,通常沿叶脉有短柔毛。复伞房花序生于当年生的直立新枝顶端,花朵密集,密被柔毛;花梗长4-6mm;苞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,下面微被柔毛;花直径4-7mm;花萼外面有稀疏短柔毛;萼筒钟状,内面有短柔毛,萼片三角形,先端急尖;花瓣卵形至圆形,先端通常圆钝,长2.5-3.5mm,宽2-3mm,粉红色;雄蕊25-30,远较花瓣长;花盘圆环形,约有10个不整齐的裂片。蓇葖果半开放。无毛或沿腹缝有稀疏柔毛,花柱顶生,萼片常直立。花期6-7,果期8-9月。2.光叶绣线菊 此变种较高大,叶片长圆披针形,先端短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尖锐重锯齿,长5-10cm,上面有皱纹,两面无毛,下面有白霜。复伞房花序直径4-8cm,花粉红色,花盘不发达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2.生于海拔700-3000m的山坡、田野、或杂木林下。资源分布:1.我国各地均有栽培。2.分布于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山东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全草中分离出绣线菊碱(Spiradine) A、B、C、D、 F、G,绣线菊因碱(Spireine)等生物碱。
性味
淡;平
归经
肝;脾;肾经
功能主治
解毒消肿,去腐生肌。主阴疽痿管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鲜叶捣敷;或干叶研末撒敷。
复方
治慢性骨髓炎: 绣线菊鲜叶捣烂敷,或干叶研粉适量,加烧酒敷瘘管口,胶布固定,每二日换药一次,连敷三、四周。 (性味以下出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绣线菊叶
拼音注音
Xiù Xiàn Jú Yè
出处
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粉花绣线菊的叶。春、秋采收,鲜用或晒干研末用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绣线菊根"条。
化学成分
全草中分离出绣线菊碱A、B、C、D、F、G,绣线菊因碱等生物碱。
性味
性平,味淡。
功能主治
消肿解毒,去腐生肌。治慢性骨髓炎。
用法用量
外用:鲜捣敷或研末调涂。
复方
治慢性骨髓炎:绣线菊鲜叶捣烂敷,或干叶研粉适量,加烧酒敷瘘管口,胶布固定,每二日换药一次,连敷三、四周;(性珠以下出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木黄连
- 野大豆藤
- 杧果钉
- 白桂木根
- 乌棒子
- 梅花刺根
- 黑牵牛
- 白牛尾七
- 龙老根
- 锥栗果壳
- 白背三七
- 母丁香
- 樟树根
- 照山白
- 樟树果
- 白犁头草
- 白猪母菜
- 白花菜子
- 苦竹沥
- 猪鬃刚
- 樟柳头
- 毡盖木耳
- 樟木钻
- 野罂粟壳
- 毛五加皮
- 白腹锦鸡
- 棕树心
- 猪殃殃
- 白背叶(峨嵋山胡椒)
- 猪毛草
- 猪毛参
- 炙红芪
- 野杜仲
- 白檀根
- 迎山红
- 野洋烟根
- 迎红杜鹃
- 木绣球茎
- 杧果树皮
- 白杨树根皮
- 白果槲寄生
- 白花蛇目睛
- 白杨树皮
- 木半夏果实
- 白猪鼻孔
- 白绿叶果实
- 越王余算
- 白果树皮
- 木芙蓉花
- 木芙蓉根
- 白花灰毛槐树
- 白炭
- 野把子
- 野拔子
- 白花九里明
- 白花油麻藤
- 白皮
- 越王余筭
- 野猪胆草
- 木天蓼子
- 猪毛菜
- 棕叶狗尾草
- 浙江七叶树
- 浙江铃子香
- 炙黄芪
- 栗荴
- 豆瓣绿
- 勒鱼
- 亚麻
- 李子
- 李
- 蠘
- 酒
- 栗壳
- 圆节山蚂蝗
- 凉伞盖珍珠
- 兰花双叶草
- 蕨萁
- 白石脂
- 栗花
- 拿虎
- 山苍子
- 柳叶
- 柳絮
- 粉背蕨
- 泥鳅
- 酱
- 岩七
- 金橘
- 李根
- 岩豆
- 木半夏
- 女菀
- 自事口草
- 破头风
- 蕨麻
- 黄鹌菜
- 柳花
- 香秋海棠
- 香雪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