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草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鱼草
拼音注音
Yú Cǎo
别名
车轴藻
英文名
Axle Algae
出处
出自《山西医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轮藻科植物脆轮藻的藻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hara fragilis Desv.
原形态
水生绿色藻类。高10-50cm,以分叉的假根固着于水底泥沙上。主茎细长,有节和节间,节上生侧枝。主茎和侧枝的节间中央具一大细胞,外围有一层细长的细胞围绕成皮层。节处有许多小细胞组成。侧枝上有单细胞的“叶”。叶腑中有卵形的卵囊,卵囊下有球形的精子囊,可行有性生殖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长于淡水中,特别是含有钙质和硅质的水中,在有粘泥和流动缓慢的池塘中生长繁茂。为一年生植物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山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藻体皱缩卷曲,灰绿色,外被钙质与硅质。水浸展平后,长10-50cm,有分枝。主茎细长,直径1000-4000μm,具明显的节与节间。节上轮生7-8条侧枝。节间长为小枝的1-2倍。小枝单一,不分枝,于放大镜下观察,节处常有7枚单细胞的“中”状苞片。“叶”腑偶见卵形的藏卵器和藏精器。质脆。气微腥,味淡。
化学成分
鱼草细胞中含溶血磷脂酰胆碱(lysophosphatideylcholine),磷脂酰丝氨酸(phosphatidylserine),磷脂酰肌醇(phosphatidylinositol),磷脂酰乙醇胺(phosphatidylethanolamine),磷脂酸(phosphatidic acid),二磷脂酰甘油(diphosphatidylglycerol),二半乳糖基二脂酰甘油酯(digalactosyldiglyceride),单半乳糖基二脂酰甘油酯(monogalactosyldiglyceride),脑硫脂(sulfolipid),葡萄糖(glucose),木糖(xylose),鼠李糖(rhamnose),半乳糖(galactose)及15种氨基酸。
性味
咸;辛;平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祛痰;止咳;平喘。主咳嗽;痰多;胸闷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,研末,每次1.5-2g,每日2-3次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鱼草
拼音注音
Yú Cǎo
别名
车轴藻(《中国植物图鉴》)。
出处
《山西医药》7:6~9,1972
来源
为轮藻科植物脆轮藻的全草。
原形态
水生绿色藻类,高10~50厘米,以分叉的假根固着于水底泥沙上。主茎细长,节上生侧枝;主茎和侧枝的节间中央是一个大细胞,外面通常有一层细长的细胞围绕成为一层叫做皮层细胞,节处由许多小细胞组成。侧枝上分布着"叶",是单细胞的。繁殖时在"叶"腋中形成卵形的卵囊,卵囊下面有球形的精子囊,进行有性繁殖;也能进行营养繁殖。
生长于淡水中,特别是含有钙质和硅质的水中,在有粘泥和流动缓慢的池塘中生长繁茂。
生境分布
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
化学成分
含粗蛋白10.00~17.94%,碳水化物31.50~42%,灰分6.10%,氮1.60~2.87%(干重),葡萄糖12.40%,木糖1.60%和鼠李糖0.65%(干重)。尚含天门冬氨酸、胱氨酸、赖氨酸、精氨酸、谷氨酸和亮氨酸等氨基酸。
功能主治
祛痰,止咳,平喘。治慢性气管炎,咳嗽,气喘,胸闷。
临床应用
治疗慢性气管炎:将从水中捞出的鱼草立即洗净,阴干或烘干,制成散剂、丸剂或片剂服用,每次5~7分(生药量),每日2~3次饭前服,10天为一疗程。治疗896例,总有效率为75.7%,其中显效以上占35.5%。以祛痰、止咳作用较好,服药1~2天内,自觉咽部痒感减轻,咳痰快利,咳嗽减轻,胸部舒畅;经3~5天喘亦减轻,食欲增加,精神振作,病情好转。近期治愈者一般需1~2疗程。本品可减轻气管炎症,使分秘物减少,换气条件改善,从而起到祛痰、止咳、平喘的作用。临床上观察到,如每次剂量超过1钱以上时,则出现口干、恶心、腹泻等副作用,减少剂量后即可缓解或消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巴茅果
- 新疆紫草
- 小一把抓
- 山花生
- 狭叶山胡椒
- 山稗子根
- 山橿根
- 小鱼仙草
- 小凤尾草
- 山樱桃核
- 小飞扬草
- 山油柑叶
- 小冬青
- 新疆芍药
- 小棕皮头
- 山砂姜
- 咸酸蔃
- 手掌参
- 小二仙草
- 小垂头菊
- 新疆雪莲
- 杏叶防风
- 小毛香
- 小岩白菜
- 蓼大青叶
- 新疆远志
- 小寸金黄
- 蓝萼香茶菜
- 山水芹菜
- 蓝花龙胆
- 小无心菜
- 蓝花绿绒蒿
- 小丁香
- 禾秆蹄盖蕨
- 禾叶风毛菊
- 显脉罗伞
- 小报春花
- 落花生油
- 蓝玉簪龙胆
- 小果皂角
- 小南木香
- 山木通根
- 山白蜡条
- 红树皮
- 红子仔
- 红石耳
- 红毛鸡
- 红厚壳
- 红紫珠
- 红三七
- 红瑞木
- 红泽兰
- 红毛七
- 红子根
- 红毒茴
- 红簕钩
- 红五加
- 红楠皮
- 红活麻
- 旋鸡尾
- 寻骨风
- 杏树皮
- 红头小仙
- 红牛皮菜
- 红梗草根
- 红毛走马胎
- 红直当药
- 红叶甘橿
- 红半边莲
- 鸢油
- 红牛毛刺
- 白前
- 红果冬青
- 野菠菜
- 小叶金鸡尾巴草
- 密毛桃叶珊瑚果
- 红树果
- 红筷子
- 红水芋
- 红土子皮
- 红枫荷
- 红头草
- 红毛菍
- 冰糖
- 仙桃草
- 红根草
- 红粘谷
- 红刺藤
- 红小麻
- 红果楠
- 红杉皮
- 红毛蛇
- 红敷地发
- 曼陀罗子
- 仙掌子
- 新香草
- 小驴蹄草
- 小鬼钗
- 山棯根
- 山臭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