麋肉
《中华本草》:麋肉
拼音注音
Mí Ròu
英文名
David's deer
出处
出自《本草经集注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鹿科动物麋鹿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laphurus davidianus Milne- Edwards采收和储藏:捕杀后,剥去皮,取肉,鲜用。
原形态
麋鹿,属于麋与驯鹿之间,大小和欧洲的赤鹿相近,体长约2m,高约1m余。雄者重约200kg,雌者约100kg。尾长约70cm。头似马而非马,角似鹿而非鹿,身似驴而非驴,蹄似牛而非牛,故曰“四不象”。雄者具角,雌者无。角的主枝叉分为前后2枝,前概再分岐成二叉,后枝长而直,不再分叉。四肢粗大,主蹄宽大能分开,侧蹄显着。毛色淡褐,背部稍浓,腹部较浅,鼻孔上方有一白色斜纹。冬季毛长而蓬,显棕赤色,幼兽有白色斑点,生后3月始消失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食物主要为草及水生植物。资源分布:本种属我国特产种,清代已饲养于北京南苑,无野生,后被运至英国,我国绝迹。80年代末期由英国政府归还于我国,现饲养于北京和江苏两地,为国家一给保持动物。以草和水生植物为食。每年两次换角,夏角6-7月生长,11-12月脱落,此后生出1对冬角,翌年3月后落角。
性味
味甘;性温
归经
脾;肾经
功能主治
补中气;益肾精;强筋骨;调血脉。主虚劳不足;腰脚软弱;产后风虚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适量。
注意
外感热病者禁服。
各家论述
1.孟诜:益气补中,治腰脚。2.《嘉桔本草》:补五藏不足气。3.《医林纂要》:补肾益精,健骨充髓。略同鹿肉。4.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补虚弱,益气力,强筋骨,调血脉,治产后风虚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麋肉
拼音注音
Mí Ròu
出处
《本草经集注》
来源
为鹿科动物麋鹿的肉。
性味
①《食性本草》:"大热。"
②《饮膳正要》:"味甘,温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益气,强筋。治虚劳不足,腰脚软弱。
①孟诜:"益气补中,治腰脚。"
②《嘉佑本草》:"补五藏不足气。"
③《医林纂要》:"补肾益精,健骨充髓。略同鹿肉。"
④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补虚弱,益气力,强筋骨,调血脉,治产后风虚。"
注意
①陶弘景:"不可合虾及生菜、梅、李果实食之,皆病人。"
②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诸外感病忌之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南木香
- 麻柳果
- 马鞭石斛
- 南沙参
- 卷柏
- 假蓝靛
- 黑骨蕨
- 山蒿
- 麻母
- 黄金菊根
- 蒙花皮
- 墨旱莲
- 卷毛耳草
- 杉寄生
- 密毛桃叶珊瑚果
- 山蟹
- 具苞水柏枝
- 毛叶白粉藤
- 马鞍藤
- 黄鳝藤根
- 马耳草
- 黄泡果
- 三枝枪
- 藏三七
- 黄果茄
- 穿破石
- 蝴蝶藤
- 黑鸫
- 南方红豆杉
- 黄裙竹荪
- 牡丹藤
- 毛瓣绿绒蒿
- 小岩白菜
- 美脉藁本
- 蟹爪兰
- 小无心菜
- 刺齿凤尾蕨
- 铃兰
- 姬蕨
- 金缕半枫荷
- 樱桃叶
- 赶风柴
- 枯萝卜
- 草木灰
- 野烟
- 线叶金鸡菊
- 倒吊笔叶
- 陈仓米
- 纤枝山柑
- 芨芨草
- 水仙花
- 水红木叶
- 松树皮
- 狭穗鹭兰
- 水红木花
- 小蜡树
- 西瓜霜
- 实葫芦
- 小鹭鸶兰
- 象骨
- 山丹花
- 细叶谷木
- 四川澄茄子
- 圣罗勒
- 小血光藤
- 山橙叶
- 隔山香
- 广州山柑
- 小蓟
- 菩提树皮
- 水牛角浓缩粉
- 细叶野牡丹
- 亮光菜
- 小血藤叶
- 山佩兰
- 小蕨萁
- 猩猩花
- 小药木
- 山大烟
- 狐肝
- 小蕨鸡
- 双肾藤
- 小连翘
- 锈毛白枪杆
- 仙百草
- 狭叶海金沙
- 山半夏
- 小酒瓶花
- 鲫鱼脑
- 木棉皮
- 车前草
- 喜树果
- 山棯根
- 西瓜子壳
- 双花堇菜
- 广豆根
- 小牛肋巴
- 苦芥
- 辛夷
- 狭果茶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