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爪叶
《中华本草》:龙爪叶
拼音注音
Lónɡ Zhǎo Yè
别名
大七叶莲、七叶莲
英文名
twig and leaf of Common Tupidanthus
出处
始载于《云南药用植物名录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多蕊木的茎、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upidanthus calyptratus Hook. F. Et Thoms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灌木,初直立,后为大藤本,长15-30m,基部直径约15cm。树皮黄棕构。指状复叶,有小叶7-9,叶柄长15-60cm,无毛,小叶柄长3-5cm,无毛;托叶和叶柄基部合生,短鞘状;小叶片革质,倒卵状长圆形至长圆形,长12-26cm,宽4-9cm;先端渐尖至长渐尖,基部圆形至阔楔形,全缘,无毛;侧脉20-30对,在边缘连合,明显。花序为3-5个伞形花序组成的复伞形花序或圆锥花序;伞形花序有花3-7朵,直径4-6cm;总花梗粗壮,长4-8cm,无毛;小花梗粗壮,长1-2cm,无毛;苞片卵形,长约1.5cm;萼筒无毛,边缘不明显的上齿;花瓣合生成早落的帽状体,外面有皱纹;雄蕊50-70,花丝粗,钻形,长约3mm,花药长圆形;子房下位,多室,无花柱,柱头极多数放射状排列,合生成纵的柱状体;花盘宽扁,中央下陷。果扁球形,直径2-305cm,黄绿以,外果皮肉质;有种子多数,黄白色,半圆形,侧扁。花期6-7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900-1700m的山坡阔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藤、茎长15-30cm,基部直径约15cm,外表面黄棕以。掌状复叶,小叶片7-9。完整小叶倒卵状长圆形或狭长圆形,长10-26cm,宽4-9cm,先端渐尖,基部阔楔形,无毛,全缘,侧脉明显;小叶柄长3-5cm,无毛。叶片革质。
性味
味苦;微辛;性温
功能主治
祛风活络;散瘀止痛;利湿退黄。主感冒;风湿骨痛;跌打伤肿;骨折痛;神经痛;肝炎黄疸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,鲜品30g;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有舒筋活络、散瘀止痛、行气祛湿的功能。用于跌打损伤、骨折痛、肝炎、感冒、神经痛、痢疾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龙爪叶
别名
多蕊木、大七叶莲
来源
五加科龙爪叶Tupidanthus calyptratus Hook. f. et Thoms.,以茎、叶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苦,温。
功能主治
舒筋活络,散瘀止痛,行气除湿。主治跌打损伤,骨折痛,风湿骨痛,肝炎,感冒,神经痛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,水煎服;或1~2两,泡酒服。外用皮或叶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鹿齿
- 饺剪藤
- 鸡骨柴
- 鳢鱼胆
- 鸡嗉
- 鸡子白
- 鸡麻
- 驹胞衣
- 鲫鱼胆草
- 龙骨风
- 鸡冠虫
- 鸡子
- 鸡脚参
- 鸬鹚骨
- 鸬鹚(鸬鹚)
- 鹿角芦荟
- 鸡爪草
- 鸡骨菜
- 鸡骨香
- 鸡(土从)
- 龙舌草
- 鸡蛋参
- 鸡骨常山
- 鹿脂
- 鹿草
- 鹿角胶
- 鹿角霜
- 鸡冠参
- 鸡翎草
- 鹿血
- 鸡蛋壳
- 鸡骨柴叶
- 鹿梨
- 鹿髓
- 龙眼壳
- 龙葵子
- 鲛鱼
- 鸡公柴
- 麂子草
- 鳞衣草
- 鳢鱼肠
- 黎罗根
- 鸡肉
- 鸡血藤
- 龙眼梳
- 龙老根
- 龙脑香子
- 龙鳞草
- 鸡掌七
- 鸡腰果
- 鸡蛋果
- 鸡谷草
- 龙珠果
- 龙船乌泡
- 龙须藤
- 鸡嗉子
- 鸡爪七
- 麂肉
- 鹿头肉
- 鹿藿根
- 龙珠
- 鲫鱼头
- 密穗砖子苗
- 鸡油菌
- 鸡肉参
- 鸡肾参
- 龙头节肢蕨
- 鸡内金
- 鸡脚刺
- 庵闾
- 艾虎脑
- 鹿茸草
- 鹿蹄草
- 龙眼
- 龙须菜
- 龙齿
- 鸡卵草
- 鸡筋参
- 鹿胆
- 地筋
- 鸡肠狼毒
- 鹿耳韭
- 鹿蹄肉
- 龙常草
- 龙爪豆
- 龙胆草
- 龙胡子
- 鹿衔草
- 龙江风毛菊
- 龙眼根
- 鸡枞
- 鹿梨根皮
- 鼺鼠
- 葎草根
- 龙胆
- 鸡头
- 鸡血
- 鹿皮
- 鸡脚莲
- 蓝叶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