甜果藤
《中华本草》:甜果藤
拼音注音
Tián Guǒ Ténɡ
别名
黄马胎、假丁公藤、铜钻、藤蛇总管、风药、冻骨风、黄九牛、电铜钻、黄藤、走马胎、羊不吃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茶茱萸科植物定心藤的根及藤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ppianthus iodoides Hand.Mazz.采收和储藏:冬季采收,挖取根部或割下藤茎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定心藤 木质藤本。幼枝褐黄色,具棱,被黄褐色糙伏毛,老枝灰色,渐无毛,具灰白色皮孔;卷须粗壮,与叶轮生。叶对生或近对生;叶柄长6-14mm,圆柱形,上面具窄槽,疏被或密被黄褐毛糙伏毛;叶长椭圆形至长圆形,长8-17cm,宽3-7cm,先端渐尖至尾尖,有长1-1.5cm钝尖头,基部圆形或楔形,全缘,干时上面榄绿色,近无毛,下面赭黄色至紫红色,略被毛;中脉表面凹下,背面突起,侧脉3-6对,弧曲上升,在背面与细网脉均突起。雌雄异株,雄花序交替腋生,长1-2.5cm,花序梗长约1cm,被糙伏毛;花冠黄色,微香,长4-6mm,5裂片,裂片卵形,先端内弯,外面密被黄色糙伏毛,里面被短绒毛;雄蕊5,花丝干时橙黄色,长约3-4mm,花药黄色;雌蕊不发育,子房圆锥形,长约2mm,花柱长2-3mm。雌花序交替腋生,长1-1.5m,粗壮,被黄褐色糙伏毛,花序梗长5-8mm,雌花花梗长2-10mm;花萼浅杯状,长1-1.5mm,裂片5;花瓣5,长圆形,长3-4mm,先端内弯,外面密被黄褐色糙伏毛,里面被短绒毛;退化雄蕊5,花丝扁线形,花药卵状三角形;子房近球形,长约2mm,密被黄褐毛硬伏毛,柱头盘状,5圆裂。核果椭圆形,长2-3.7cm,宽1-1.7cm,疏被淡黄色硬伏毛,熟时橙黄色,果肉薄,甜,干时具下陷网纹及纵槽。种子1颗。花期4-8月,雌花较晚,果期6-12月。
栽培
生物学特性 喜阴凉湿润的环境,耐阴、耐湿、耐寒。在高海拔或丘陵地带均能正常生长发育。以土层疏松、腐殖质丰富的壤土栽培为宜。[br]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。夏末至秋季果实陆续成熟,选择第一、二批饱满的果实,去掉果皮,洗去果肉,把种子稍晾干后可立即播种。选择有适当荫蔽条件的地方作苗床,开沟点播,沟距35cm,种子粒距3-4cm,覆土2cm,浇水保湿。当苗高25-30cm时,按行株距60cm×60cm开穴,每穴栽1株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-1800m的疏林、灌丛及沟谷林内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苦;凉
功能主治
活血调经;祛风除湿。主月经不调;痛经;闭经;产后腹痛;跌打损伤;外伤出血;风湿痹痛;腰膝酸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浸酒;或研粉,每次0.9-1.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,撒患处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甜果藤
拼音注音
Tián Guǒ Ténɡ
别名
定心藤、铜钻
来源
茶茱萸科甜果藤属植物甜果藤Mappianthus iodoides Hand.-Mazz.,以根或藤茎入药。全年可采,切片晒干。
性味
微苦、涩,平。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,调经活血,止痛。用于风湿关节炎,类风湿性关节炎,黄疸,跌打损伤,月经不调,痛经,闭经;外用治外伤出血,毒蛇咬伤。
用法用量
3~5钱,水煎服或泡酒服。外用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马绊草
- 荔枝叶
- 肥肉草
- 痰火草
- 紫苏
- 天花粉
- 红果冬青
- 红果冬青根
- 直立婆婆纳
- 方蟹
- 蜂蝇
- 磨盘草
- 哈蟆油
- 太子参
- 鬼点灯
- 青蛇莲
- 福参叶
- 革耳
- 鹌鹑
- 桐油
- 厚皮香
- 蓑草
- 乌骨麻
- 不灰木
- 枸橘核
- 红酸七
- 管仲
- 粉菝葜
- 肺心草
- 萆薢
- 华中瘤足蕨
- 饭包草
- 木黄连
- 红马蹄乌
- 麻叶
- 桃耳七
- 跳皮树
- 鲱鱼籽
- 太白针
- 菾菜根
- 檀香
- 天蓬草
- 白蔻
- 锡生藤
- 骨碎补
- 常春藤
- 粉绿益母草
- 砂茴香
- 三台红花
- 蒸饼
- 太白鹿角
- 土蜂子
- 泽泻叶
- 龙头节肢蕨
- 鲎肉
- 马桑树皮
- 浆水
- 中国繁缕
- 圆叶娃儿藤
- 毛风藤
- 下冈哇
- 山萝花
- 倒生莲
- 箭杆七
- 朝鲜梾木枝
- 花生油
- 小果金花茶叶
- 珊瑚草花
- 生姜汁
- 商陆
- 杉松
- 糖荠
- 秋枫
- 条参
- 海决明
- 鬼灯笼
- 豉虫
- 血桐
- 灯台莲
- 翅果唐松草
- 广香藤
- 草乌叶
- 擘蓝
- 见血清
- 刺茶美登木
- 金雀马尾参
- 烂茶叶
- 铁牛钻石
- 茖葱
- 跌打草
- 鬼灯笼根
- 葛根
- 葛藟
- 江珧柱
- 草苁蓉
- 大叶蒟
- 乌榄核
- 风藤草
- 酸水草
- 淡秋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