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施舌
《中华本草》:西施舌
拼音注音
Xī Shī Shé
别名
车蛤、沙蛤、土匙
英文名
cockle
出处
出自《本草从新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蛤蜊科动物西施舌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ctraantiquata Spengler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采捕,捕得后入沸水中烫过,取肉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西施舌,贝壳略呈三角形,质薄而脆,一般壳长51-69mm,壳高42-58mm,壳宽26-36mm;大者壳长88mm,壳高75mm,壳宽47mm,壳顶位于背缘中央稍靠前方,壳顶前方略凹,后方背缘略凸,前后缘夹角90°。小月面近椭圆形,楯面狭长,披针形,壳表黄褐色,壳皮平滑发亮。生长线明显;细密而均匀,无放射肋。壳顶部淡紫色。壳内面淡蓝紫色,顶部色较深,大的个体比小的颜色较淡。外韧带小,黄褐色;内韧带发达,棕黄色。铰合部较宽,左壳主齿1枚,呈人字形;右壳主齿2枚,呈八字形。前后侧齿均呈薄片状,左壳单片,右壳双片,两壳中间形成一狭沟。外套痕明显,外套窦宽而浅,半圆形。前闭壳肌痕略呈长方形,背缘延长呈带状;后闭壳肌痕略大,近圆形。足舌状,甚发达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活于潮间带下区及浅海沙滩,埋栖深度60-70mm,繁殖季节为春、夏季间。资源分布:我国沿海均有分布,为习见种。现已进行人工养殖。
化学成分
全体含蛤蜊素(mactin)A,蛤蜊素B。
性味
味甘;咸;性平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滋阴养血,清热凉肝。。主肝肾服虚;腰膝酸重;目赤;消渴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30-50g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从新》:补阴,益精,润脏腑,止烦渴。2.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开胃,滋液养心,清热息风,凉肝明目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西施舌
拼音注音
Xī Shī Shé
别名
车蛤(《闽部疏》),土匙、沙蛤(《闽中海错疏》)。
出处
《本草从新》
来源
为蛤蜊科动物西施舌的肉。在朔、望大潮期间,到海滨采捕。
原形态
贝壳2片,大形,质薄,略成三角形,长约5~7厘米,高度为长度的4/5,宽度约为长度的1/2。壳顶位于贝壳背缘中部稍靠前方,高出背缘,其前方略凹,后方较为凸出,腹面边缘圆。小月面近于椭圆形,椐面狭长,呈披针状。贝壳表面平滑,具有黄褐色发亮的外皮,生长纹细密而显明。壳顶淡紫色,腹面黄褐色,贝壳内面淡紫色。铰合部较宽,左壳主齿1枚,呈人字形。右壳主齿2枚,呈八字形;前后侧齿发达,呈薄片状,左壳1枚,右壳2枚。外韧带小,黄褐色,内韧带极发达,棕黄色。外套痕显明,外套窦浅,呈半圆形。前闭壳肌痕略成方形,背缘延长呈带状,后闭壳肌痕卵圆形。足舌状,肌肉发达。
生境分布
生活于浅海泥沙滩。我国沿海均有分布。
性味
《本草从新》:"甘咸,平。"
功能主治
滋阴养液,清热凉肝。
①《本草从新》:"补阴,益精,润脏腑,止烦渴。"
②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开胃,滋液养心,清热息风,凉肝明目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西藏花椒种子
- 西瓜
- 西瓜根叶
- 西桦
- 锡生藤
- 血水草根
- 山桃树皮
- 西红花
- 锈叶野牡丹
- 大狗尾草
- 虾子花
- 象骨
- 锈钉子
- 虾子草
- 西瓜子壳
- 蚬肉
- 云南风车子
- 西河柳
- 虾子花叶
- 血经草
- 象牙草
- 锈毛络石
- 卵叶娃儿藤
- 云南鸡矢藤
- 红走马胎
- 大花剪秋罗
- 三角泡
- 凫肉
- 蟛蜞菊
- 向日葵花盘
- 咸秋石
- 心叶野海棠
- 星毛羊奶子
- 绣线菊叶
- 海蝰
- 白粉蕨
- 多穗石柯叶
- 细叶谷木
- 仙茅
- 虾
- 喜树叶
- 杏叶
- 稀花蓼
- 纤花耳草
- 信石
- 细叶小羽藓
- 仙半夏
- 薤叶
- 颠茄草
- 绣线菊
- 响铃豆
- 小驴蹄草
- 旋复花
- 腥藤
- 兴安薄荷
- 向阳花
- 杏树根
- 相思子根
- 下山虎
- 小药木
- 山竹子
- 大一箭球
- 臭蒿
- 银边翠
- 番荔枝叶
- 母猪草
- 狗筋蔓
- 郁金香
- 小南木香
- 小寸金黄
- 小岩白菜
- 小叶爬岩香
- 小叶野决明
- 小棕包
- 小儿血参
- 小叶柳
- 小果千金榆
- 小天蒜
- 小地松
- 小伸筋草
- 葛蔓
- 小柳拐
- 舞草
- 小九头狮子草
- 小二仙草
- 小朝天罐
- 小果倒地铃
- 小梾木
- 小万年草
- 小倒钩藤
- 小悬钩子
- 小接筋草
- 小果栀子
- 小果野葡萄
- 芦笋
- 小六月寒
- 小大黄
- 小扁豆根
- 小漆树
- 竹节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