铺地罗伞
《中华本草》:铺地罗伞
拼音注音
Pū Dì Luó Sǎn
别名
贴地空、嗽痨草、落地金牛、毛虫药、毛虫药公、老虎舌、毛脚皮皮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紫金牛科植物莲座紫金牛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disia primu1aefolia Gardn.et Champ.(Tinus primulifolia0.Kuntze;Bladhia primulifolia Masam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矮小灌木或近草本。茎短或几无,常被锈色长柔毛。叶互生或呈莲座状;叶柄长5-10mm,密被长柔毛;叶片坚纸质或几膜质,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,长6-12cm,宽3-5cm,先端钝或突然急尖,基部圆形,边缘具不明显的疏浅圆齿,具边缘腺点,两面有时紫红色,被卷曲的锈色长柔毛,具长缘毛;侧脉约6对,明显,离边缘甚远则叉开,不连成边缘脉。聚伞花序或亚伞形花序,单1,从莲座叶腋中抽出;花梗长6-8mm,均被密锈色长柔毛;萼片长圆状披针形,先端急尖,与花瓣近等长,具腺点和缘毛,外面被锈色长柔毛;花长4-6mm,花瓣粉红色,广卵形,具腺点;雄蕊较花瓣略短,花药披针形,背部具疏腺点;雌蕊较花瓣略短,子房球形,被疏微柔毛。果球形,直径4-6mm,略肉质,鲜红色,具疏腺点,被柔毛或几无毛。花期6-7月.果期11-12月,有时延至4-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-1400m的山坡密林下阴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基生,呈莲座状。有时切成片段。完整叶片长圆状倒卵形,表面有铁锈色长柔毛,边缘有波状圆齿,具腺点,膜质。有时莲座叶中央可见伞形花序,气弱,味淡,略苦、涩。[br]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:木栓细胞3-9列。皮层宽广,散有分泌腔;内皮层细胞凯氏带明显。中央髓部亦散有分泌腔。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与方晶。叶横切面: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。栅栏细胞1列,与海绵组织区别不甚明显。中脉上方较平坦,下方突出。维管束多达10余束,外韧型,维管束鞘纤维排列呈半圆形。薄壁组织散有分泌腔。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。
性味
微苦;辛;性凉
功能主治
祛风通络;散瘀止血;解毒消痈。主风湿关节痛;咳血;吐血;肠风下血;闭经;恶露不尽;跌打损伤;乳痈;疔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烂敷。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瑞连草
- 单鞭
- 凤眼草
- 野薴麻
- 黄花远志
- 翼梗獐牙菜
- 实葫芦根
- 川素馨
- 秋唐松草
- 虎头兰
- 还阳参
- 绒背蓟
- 十姊妹
- 斑鸠占
- 山黄麻
- 横经席叶
- 草蜘蛛
- 大血藤
- 云南小草蔻
- 云母
- 大透骨草
- 白杜鹃花
- 毡盖木耳
- 狗筋蔓
- 大叶醉鱼草
- 高山黄华
- 鱼鳔
- 罗望子叶黄檀
- 鮧鱼尾
- 假荔枝根
- 萍蓬草子
- 雷丸
- 白苣
- 茯神木
- 紫麻
- 山道年蒿
- 石上铁角蕨
- 绿豆粉
- 光叶水苏
- 光杆琼
- 小棕包
- 瓦楞子
- 浙皖粗筒苣苔
- 云南红豆蔻
- 马鬃蛇
- 石草鞋
- 臭牡丹根
- 冰糖
- 禹州漏芦
- 山狸子肉
- 海蝰
- 野兔毛
- 假酸浆花
- 猪胰
- 红根草
- 宽叶独行菜
- 润肺草
- 绿豆叶
- 八爪金龙
- 梨果仙人掌
- 文殊兰果
- 马蹬草
- 冲天果
- 狭绿叶线蕨
- 巴戟天
- 广州山柑
- 金慈姑
- 敦盛草
- 鹈鹕脂油
- 多花筋骨草
- 山豆根
- 刺蒺藜
- 锁阳
- 甘青铁线莲
- 浙贝母
- 菠菜
- 矮脚罗伞
- 牛舌草
- 鸡蛋花
- 旋蒴苣苔
- 白芷叶
- 黄毛耳草
- 蜈蚣藻
- 岭南铁角蕨
- 白背叶根
- 铜骨七
- 华东瓶蕨
- 山芹根
- 金果榄
- 球兰
- 女金芦
- 长白假水晶兰
- 梧桐
- 杜茎山
- 铺地蜈蚣
- 羊蹄甲
- 黄海葵
- 大独叶草
- 老鹤草
- 麻牛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