岩豆根
《*辞典》:岩豆根
拼音注音
Yán Dòu Gēn
别名
岩豆藤根(《四川中药志》),鸡血藤根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分类草药性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香花岩豆藤的根。10~11月采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鸡血藤"条。
性味
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温,味苦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行气,和血。治风湿筋骨疼痛。"
②《四川武隆药植图志》:"根有攻血、治气块及慢性阑尾炎的功效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4~6钱;或浸酒。外用:捣烂敷伤处。
复方
①治关节风湿痛:鸡血藤干根一至二两。酒、水煎服。
②治腰痛:鸡血藤干根一两,或加猪骨煎服。
③治跌打损伤:鸡血藤鲜根一至二两。酒、水煎服。
④治创伤出血:鸡血藤衅根捣烂歉伤处。(选方出《福建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土槿皮
- 鸭脚罗伞
- 蔓胡颓子叶
- 水甘草
- 毛苦瓜
- 小牛力
- 白辣蓼
- 光叶水苏
- 四照花
- 西南槐树
- 半边山
- 象牙草
- 小发散
- 鸭头
- 小岩白菜
- 野辣烟
- 乌毛蕨贯众
- 毡盖木耳
- 赤甲红
- 虾须豆
- 白枪杆根
- 桃叶蓼
- 蒙自草胡椒
- 鸭脚木叶
- 凤尾兰
- 狭叶山胡椒
- 多花猕猴桃
- 野丹参
- 旋花苗
- 倒爪草
- 万年柏
- 软骨过山龙
- 斩龙剑
- 宜梧
- 狭叶露珠草
- 樟木
- 兰香草
- 越南樟皮
- 野茄树
- 狼杷草
- 大块瓦
- 甜远志
- 绵毛马兜铃
- 雁肪
- 云南五叶参
- 山狸子肉
- 水桐木
- 北风草
- 马醉木
- 乌木屑
- 大草蔻
- 尖连蕊茶根
- 贯众
- 毛花槭
- 金缕梅
- 大尾摇
- 炮仗筒
- 野兔毛
- 牛肉
- 宜昌荚蒾叶
- 白背三七茎叶
- 感应草
- 凤仙根
- 刺梨根
- 柱果木榄叶
- 岩莴苣
- 新裂耳蕨
- 巴戟天
- 肉半边莲
- 百合
- 水飞蓟
- 小贯众
- 无花果根
- 云牛膝
- 刺葡萄根
- 黄连花
- 白炭
- 大泡通
- 苞叶木
- 川楝子
- 散血草
- 鸭公树子
- 臭黄荆子
- 伊贝母
- 亚罗椿
- 黄总花草
- 红厚壳
- 小构树叶
- 红毛蛇
- 南川升麻
- 杉叶
- 球衣藻
- 网脉山龙眼
- 小金挖耳
- 马桑寄生
- 藜芦
- 一把伞
- 一把香
- 赛繁缕
- 滇瑞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