鸭脚罗伞
《中华本草》:鸭脚罗伞
拼音注音
Yā Jiǎo Luó Sǎn
别名
空壳桐、有勒鸭脚、刺鸭脚木、七加皮、掌叶木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罗伞的根、树皮或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rassaiopsis glomerulata(Bl.)Regel[Ar-alia glomerulata Bl.]采收和储藏:全年或秋、冬季剥取树皮或挖出根部,洗净,切片,鲜用或晒干。叶全年均可采,多鲜用。
原形态
灌木或乔木,高3-20cm。树皮灰棕色,小枝具皮刺,幼枝密被红锈色绒毛。掌状复叶;叶柄长至70m,无毛或上端残留有红锈色绒毛;小叶5-9,小叶柄长2-9cm;小叶片薄革质,椭圆形至宽披针形,或卵状长椭圆形,长15-35cm,宽6-15cm,先端渐尖,基部通常楔形至圆形,幼时两面均疏生红锈色星状绒毛,不久毛脱落变几无毛;边缘全缘或疏生细锯齿;侧脉7-9对,明显,网脉不甚明显。伞形花序聚生在茎顶,组成下垂的大型圆锥花序,长达40cm,或更长,主轴及分枝有红锈色绒毛,后毛渐脱落;伞形花序直径2-3cm,有花20-40朵;总花梗长2-5cm,花后延长;萼简短,长约1mm,有红锈色绒毛,边缘有5个尖齿;花瓣5,白色,长圆形,初被红锈色绒毛,后毛脱落变无毛;雄蕊5,长约2mm;子房2室,花盘隆起,半下位,花柱合生成柱状。浆果阔扁球形或半球形,直径7-9mm,熟时紫黑色,宿存花柱长1-2mm,果梗长1.2-1.5cm。花期6-8月,果期翌年1-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数百米至2400m的森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、西南地区。
性味
味精微辛;苦;性平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散瘀止痛。主感冒发热;咳嗽;风湿痹痛;腰肌劳损;脘腹痛;跌打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,鲜品用量加倍。外用:适量,煎汤洗;或鲜品捣烂,酒炒热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荆子
- 小叶石楠
- 桂木干
- 铅丹
- 木鳖子根
- 云南美登木
- 秤钩风
- 球衣藻
- 臭菘种子
- 芒刺复叶耳蕨
- 山桐子
- 隔山消
- 青稞
- 金顶蘑
- 中华短肠蕨
- 马蹄叶
- 苏木蓝
- 油炸木
- 天竹黄
- 槠子皮叶
- 密花轮环藤
- 牛鼻
- 竹荪
- 百药煎
- 九节茶
- 水冬瓜叶
- 星毛蕨
- 狭头橐吾
- 革叶茴芹
- 倒地铃
- 海豘鱼
- 桂花枝
- 地磨薯
- 银柴胡
- 苏铁叶
- 白前
- 陈火腿骨
- 蒟蒻
- 云南莲座蕨
- 黄杨木叶
- 番红花
- 茶子心
- 秧鸡
- 华南胡椒
- 湖北贝母
- 虎头兰
- 污毛粗叶木
- 老鸦胆叶
- 黄斑龙胆
- 益母草
- 单根木
- 大叶黄杨根
- 构树
- 水曲柳
- 蘑菇
- 甘菊
- 青果
- 木蜡树叶
- 棕榈皮
- 岩五加
- 野香茅
- 棉花
- 胡杨
- 獭子树
- 蝇子草
- 地朝阳
- 茅栗根
- 海螺
- 木芙蓉
- 刺蓼
- 头花猪屎豆
- 火秧竻蕊
- 柿子
- 羊屎条根
- 橘络
- 飞蛾树
- 无爷藤
- 野凤仙花
- 蜜柑草
- 褐盖肉齿菌
- 毛脉柳叶菜
- 鸭脚茶
- 金丝猴
- 光叶巴豆树
- 隔山撬
- 金鸡勒
- 止血丹
- 白背青荚叶
- 胭脂木
- 篦子舒筋草
- 金边兔耳
- 茅膏菜
- 华东瘤足蕨
- 云南荚蒾根
- 土人参
- 鲨鱼翅
- 毛叶轮环藤
- 何首乌
- 岩蒿
- 黑风散